[实用新型]近零排放型烟气多污染物一体化脱除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1703565.3 | 申请日: | 2020-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9592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6 |
发明(设计)人: | 汪世清;郜时旺;刘练波;王金意;牛红伟;郭东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00 | 分类号: | B01D5/00;B01D53/00;B01D53/02;B01D47/06;B03C3/017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马贵香 |
地址: | 102209 北京市昌平区北七***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放 烟气 污染物 一体化 脱除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近零排放型烟气多污染物一体化脱除系统,包括省煤器、空气预热器、静电除尘器、烟气冷却器和低温吸附塔;所述省煤器的壳程入口连接锅炉烟气,管程入口连接锅炉给水,省煤器的壳程出口连接至空气预热器的管程入口,空气预热器的壳程入口连接至锅炉进风,空气预热器的管程出口连接至静电除尘器,静电除尘器底部设置有排灰口,静电除尘器的烟气出口连接至烟气冷却器,烟气冷却器底部设置有冷凝水出口,顶部的冷烟气出口连接至低温吸附塔,低温吸附塔尾部设置净烟气出口。本实用新型利用烟气中污染物组分在低温下的溶解特性和吸附特性进行污染物的脱除,能够同时脱除烟气中SO2、SO3、NO、NO2、HCl、HF、Hg和VOCs,并实现近零排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烟气污染物治理净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近零排放型烟气多污染物一体化脱除系统。
背景技术
燃煤烟气产生大量的污染物是危害大气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燃煤烟气污染物按照其排放量和危害程度可以分为主要污染物和其它污染物两大类。
主要污染物包含粉尘、SO2和NOx,这些污染物有成熟的控制技术,目前在大型燃煤锅炉上广泛采用的技术有布袋除尘、静电除尘、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等,在中小型流化床锅炉上炉内喷钙脱硫和非选择性催化还原(SNCR)脱硝技术也有广泛应用。
其它污染物包含SO3,HCl、HF、Hg和VOCs等。其中,HCl和HF一般在湿法脱硫中会随SO2一并脱除。但SO3、Hg和VOCs这些污染物在目前的烟气治理系统中还无法得到有效的脱除。但随着环保要求的日益提高,这些有害物质的控制也势在必行。
由于目前的污染物脱除技术采用的工艺路线是污染物单个逐一脱除,系统串联的方式。工艺流程繁复,运行成本高。因此,多年来国内外一直致力于烟气多污染物一体化脱除技术的开发,例如臭氧氧化法、双氧水氧化法、电子束氨法、电催化氧化法、液相催化氧化法、活性焦法等。这些技术绝大部分是通过将难以湿法吸收脱除的NO前置氧化城NO2,然后和SO2一同湿法脱除,因此只局限于一体化脱硫脱硝,以及同时脱除HCl和HF,对SO3、Hg和VOCs等污染物无法有效处理。活性焦法通过吸附的方式可以同时脱除SO3、SO3、NO2、HCl、HF、Hg和VOCs等污染物,但是无法通过吸附脱除NO,而NO是NOx的最主要成分,占到95%以上。通过在活性焦床层内喷入氨气,可以通过催化还原的方式实现70-80%的脱硝率,但是难以满足当下近零排放的需求。
除了烟气多污染物一体化脱除之外,近零排放技术的开发也成为当下烟气治理的热点。目前我国大部分大型机组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即实现了排放标准:SO2≦35mg/Nm3,NOx≦50mg/Nm3,粉尘≦5mg/Nm3。虽然排放浓度已控制得相当之低,但由于烟气排放总量巨大,因此污染物排放得绝对值依然不可忽略。烟气污染物近零排放依旧是清洁煤电的终极目标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近零排放型烟气多污染物一体化脱除系统,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利用烟气中污染物组分在低温下的溶解特性和吸附特性进行污染物的脱除,能够同时脱除烟气中SO2、SO3、NO、NO2、HCl、HF、Hg和VOCs,并实现近零排放。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近零排放型烟气多污染物一体化脱除系统,包括省煤器、空气预热器、静电除尘器、烟气冷却器和低温吸附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70356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低温戊烷洗二氧化碳捕集系统
- 下一篇:内置滑轮组吊运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