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精准预测量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2021706733.4 | 申请日: | 2020-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340632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钱文伟;王一鸥;朱诗白;陈曦;李姗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90/00 | 分类号: | A61B90/00;A61B17/17 |
代理公司: | 北京慧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743 | 代理人: | 郑德龙;吉海莲 |
地址: | 10007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膝关节 置换 精准 预测 工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精准预测量工具,包括:主尺,其第一端设置有板状的第一外测量爪;和游标,可滑动地附设在主尺上,游标的靠近主尺的第一端的一端设置有板状的第二外测量爪,第一外测量爪的长度大于第二外测量爪的长度,第一、第二外测量爪分别包含与待测量部位接触的第一、第二内侧板面,第一、第二内侧板面均垂直于主尺的尺面,第一内侧板面与主尺的零刻度线之间的垂直距离D1等于第二内侧板面与游标的零刻度线之间的垂直距离D2。本实用新型可以在四合一截骨模块安装完成后,精确地预测量股骨后髁截骨的厚度,与术前计划相验证,可以在截骨实施前及时调整,避免直接截骨出现无法弥补的截骨失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测量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精准预测量工具。
背景技术
在应用测量截骨法的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等量截骨是获得膝关节间隙平衡以及良好髌股轨迹的基础,其中最重要的是实现后髁的准确截骨。但目前在手术中根据解剖标志确定四合一截骨模块的安装位置后,即进行截骨,无法对后髁截骨量进行预测量,容易导致截骨失准。
利用现有的游标卡尺将两外测量爪钳夹住待测物体,能够测量出物体的外径。然而,现有的游标卡尺存在以下缺陷:1、外测量爪过厚,要实现精准预测量需将外测量爪插入截骨模块的截骨槽中,然而截骨槽的高度只有1.5-2.0mm;2、外测量爪过窄,过窄的外测量爪会增加选定平面上寻找最高/低点测量的难度;3、外测量爪过短且两爪之间无长度差异,在预测量中,需使两外测量爪的长度差至少超过股骨后髁的半径。因此,现有的游标卡尺仅能实现截骨后骨块厚度的测量,而无法在截骨前预测量股骨后髁的截骨厚度。
综上,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领域亟待需要一种在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时能够在四合一截骨模块安装完成后真正截骨前预先测量股骨后髁截骨厚度的游标卡尺。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股骨后髁截骨厚度的精准预测量工具,能够解决现有技术无法在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时在四合一截骨模块安装完成后真正截骨前预先测量股骨后髁截骨厚度等问题。
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精准预测量工具,包括:
主尺,所述主尺的第一端设置有板状的第一外测量爪,所述主尺和所述第一外测量爪构成第一L形结构;和
游标,可滑动地附设在所述主尺上,所述游标的靠近所述主尺的第一端的一端设置有板状的第二外测量爪,所述游标和所述第二外测量爪构成第二L形结构,
其中,所述第一外测量爪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外测量爪的长度,所述第一外测量爪包含与待测量部位接触的第一内侧板面,所述第二外测量爪包含与待测量部位接触的第二内侧板面,所述第一内侧板面和所述第二内侧板面均垂直于所述主尺的尺面,所述第一内侧板面与所述主尺的零刻度线之间的垂直距离D1等于所述第二内侧板面与所述游标的零刻度线之间的垂直距离D2。
以上所述的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精准预测量工具,优选地,所述第一外测量爪的长度为30mm、宽度为10mm、厚度为1.5mm,所述第二外测量爪的长度为10mm、宽度为10mm、厚度为1.5mm。
以上所述的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精准预测量工具,优选地,所述主尺的正面和背面以及所述游标的正面和背面均设置有相对应的刻度。
以上所述的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精准预测量工具,优选地,所述第一外测量爪和所述第二外测量爪均由不锈钢制成。
以上所述的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精准预测量工具,优选地,所述第一外测量爪与所述主尺一体成型,所述第二外测量爪与所述游标一体成型。
以上所述的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精准预测量工具,优选地,所述游标上设置有朝向所述主尺的第二端延伸的深度尺。
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70673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