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能源客车ELC系统功能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708656.6 | 申请日: | 2020-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298880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6 |
发明(设计)人: | 张世明;王光圣;石建珍;谭少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飞驰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7/04 | 分类号: | G01M17/04;G01M17/007;G01R31/00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114 | 代理人: | 颜勇 |
地址: | 528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能源 客车 elc 系统 功能 测试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能源客车ELC系统功能测试装置,包括气囊充气电源控制开关、充气继电器和充气动作控制开关组,气囊充气电源控制开关的一端连接电源的正极端,气囊充气电源控制开关的另一端连接充气继电器的线圈正极端,充气继电器的线圈负极端连接电源的负极端,充气继电器的开关控制端连接电源的正极端,充气继电器的开关输出端用于连接ECU的点火电源管脚,充气动作控制开关组的一端连接电源的负极端,充气动作控制开关组的另一端用于连接ECU对应车辆动作的相关控制管脚,电源用于给ECU提供常火电源和点火电源及负极电源。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全便捷,可提高测试效率与精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能源客车ELC系统功能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客车电子技术高档化、智能化的发展,ELC(电子控制的空气悬架系统)在新能源客车上广泛普及。ELC系统主要由ECU(电子控制单元)、电磁阀、高度传感器、气囊等部件组成,它的基本工作原理是高度传感器负责检测车辆高度(车架和车桥间的距离)的变化,并将这一信息传递给ECU,除高度信息外,ECU还接受其它的输入信息,如车速信息、制动信息、车门信息和供气压力信息等,然后ECU综合所有的输入信息,判断当前车辆状态,并按照其内部的控制逻辑,激发电磁阀工作,电磁阀实现对各个气囊的充放气调节,从而实现客车车身的上升、下降、侧跪、复位。
为了保证ELC系统的安全性,在新能源客车底盘制造完工后需要对ELC系统功能进行测试,测试过程主要是对前后悬架系统的各气囊充气,充气由高度传感器向ECU发出指令,控制电磁阀实现对气囊的充放气。
由于客车底盘不具备电器线路工作的完整性,尤其是新能源客车采用的是CAN总线及智能模块化控制方式,业界大都采用线路短接法给电磁阀直接通电,实现气囊充气。这样的做法容易损坏ELC系统的控制电线束、ECU和电磁阀,而且调试一台车需要1.5~2小时,另外,操作失误也容易使ECU存储故障码,造成ECU锁死无法实现车辆上升、下降、侧倾和复位等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全便捷、可提高测试效率与精度的新能源客车ELC系统功能测试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方案实现:
一种新能源客车ELC系统功能测试装置,包括气囊充气电源控制开关、充气继电器和充气动作控制开关组,所述气囊充气电源控制开关的一端连接电源的正极端,所述气囊充气电源控制开关的另一端连接充气继电器的线圈正极端,所述充气继电器的线圈负极端连接电源的负极端,所述充气继电器的开关控制端连接电源的正极端,所述充气继电器的开关输出端用于连接ECU的点火电源管脚,所述充气动作控制开关组的一端连接电源的负极端,所述充气动作控制开关组的另一端用于连接ECU对应车辆动作的相关控制管脚,所述电源用于给ECU提供常火电源和点火电源及负极电源。
进一步地,所述充气动作控制开关组包括并联的气囊上升充气控制开关、气囊下降放气控制开关、气囊侧跪控制开关和气囊复位控制开关,气囊上升充气控制开关、气囊下降放气控制开关、气囊侧跪控制开关、气囊复位控制开关用于与ELC/ECU的车辆上升控制管脚、车辆下降控制管脚、车辆侧跪控制管脚、车辆复位控制管脚一一对应连接。
气囊上升充气控制开关、气囊下降放气控制开关、气囊侧跪控制开关和气囊复位控制开关均为自复位式开关,轻触按动即可闭合,解除按动即可断开;气囊充气电源控制开关为非自复位式开关。
进一步地,还包括内置插接件、外置插接件和外部连接线束端子,所述内置插接件与充气动作控制开关组相连,所述外置插接件用于在进行ELC系统上升、下降、侧跪、复位测试时与内置插接件对接,所述外部连接线束端子用于在进行ELC系统上升、下降、侧跪、复位测试时分别与外置插接件、ECU对应车辆动作的相关控制管脚连接,使得外置插接件与ECU对应车辆动作的相关控制管脚相对应连接可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飞驰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飞驰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70865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咖啡豆预处理用除杂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切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