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张力调节的涤纶丝张紧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1709699.6 | 申请日: | 2020-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332612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许国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宁市合利兴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59/12 | 分类号: | B65H59/12;B65H59/10 |
代理公司: | 上海昱泽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41 | 代理人: | 周晶晶 |
地址: | 314400 浙江省嘉兴市海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张力 调节 涤纶 丝张紧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种具有张力调节的涤纶丝张紧机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方两端中部均设有第一U型座,所述第一U型座上方通过第一销轴相连接,所述第一销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第一张力轮,所述凹槽中部两侧均设有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上端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中部设有与齿轮相啮合的齿条,所述齿条下方与第二U型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U型座下方通过第二销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销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第二张力轮。该种具有张力调节的涤纶丝张紧机构,通过转动转动轮即调节涤纶丝受张力的情况,从而达到所需要的张弛的力度,方便快捷,很大的提到了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张力调节的涤纶丝张紧机构。
背景技术
纺织原意是取自纺纱与织布的总称,但是随着纺织知识体系和学科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特别是非织造纺织材料和三维复合编织等技术产生后,现在的纺织已经不仅是传统的手工纺纱和织布,也包括无纺布技术,现代三维编织技术,现代静电纳米成网技术等生产的服装用、产业用、装饰用纺织品。大多与纺织机为固接,进而在使用时,无法改变位置,进而给使用造成了一定的不便,且现有技术中的张紧装置其张紧力度不便于调节,进而造成在不同的布料加工时,不够灵活。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具有张力调节的涤纶丝张紧机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张力调节的涤纶丝张紧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张力调节的涤纶丝张紧机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方两端中部均设有第一U型座,所述第一U型座上方通过第一销轴相连接,所述第一销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第一张力轮,所述底座上方位于两个第一U型座之间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中部两侧均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下方与底座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支撑板上方通过顶板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支撑板上端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一侧插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固定板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位于两个支撑板之间的一端与齿轮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另一端与转动轮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中部设有与齿轮相啮合的齿条,所述齿条靠近固定板一侧设有滑动板,所述固定板设有与滑动板相匹配的滑槽,所述齿条下方与第二U型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U型座下方通过第二销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销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第二张力轮。
优选的,所述转动轮表面设有多个等距排布防滑凹槽。
优选的,所述底座下方四角均设有连接耳,所述连接耳下方开设有连接孔。
优选的,所述凹槽为倒锥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具有张力调节的涤纶丝张紧机构,通过转动转动轮即调节涤纶丝受张力的情况,从而达到所需要的张弛的力度,方便快捷,很大的提到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右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中:1底座、2凹槽、3第一U型座、4第一张力轮、5支撑板、6顶板、 7固定板、8连接杆、9转动轮、10齿轮、11齿条、12滑动板、13第二U型座、14第二张力轮、15连接耳、16连接孔、17滑槽、18第一销轴、19第二销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宁市合利兴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海宁市合利兴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70969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