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听力保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711047.6 | 申请日: | 2020-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6168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1 |
发明(设计)人: | 吴瑞;魏志勇;宋瑞祥;赵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F11/14 | 分类号: | A61F11/14;H04R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周琦 |
地址: | 10005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听力 保护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听力防护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听力保护装置。该听力保护装置,包括:耳罩体,用于罩在人耳外;电子模块,嵌装于耳罩体内,并与人耳相对设置,电子模块用于在激活状态下监测处于耳罩体内的人耳接收到的降噪后的噪声值。本实用新型的听力保护装置能够实时获取处于耳罩体内的人耳接收到的降噪后的噪声值,从而对佩戴有该装置的使用者是否正在接受超出标准的高噪声进行实时监测,并且通过佩戴该听力保护装置能够更好的反应人耳疲劳程度,降低甚至避免使用者受高噪音影响而致聋的风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听力防护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听力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长时间暴露在高噪声环境下会影响人的听力健康,高噪声会导致听觉细胞的失能,造成噪声聋。所以当人处于高噪声环境时,需要戴上护听器保护听力,护听器通过隔绝外界传递到人耳内的噪声以保护人耳,避免听力损伤。现有研究已给出人耳能承受的噪声强度的限值,并且,在高于标准限值的情况下,应当按规定佩戴听力保护器具。
为了衡量噪声环境中的个体是否接触到了超标剂量的噪声,现有技术采用佩戴在人身上的个体声暴露计,用于判断噪声剂量是否超标,是否需要佩戴护听器。但对于有些噪声强度很高的场合,个体在佩戴了护听器之后人耳接受到的噪声强度仍然比较高,这时对人耳的噪声暴露状况缺少直接的测试方式。
现有技术是将外界噪声强度减去护听器隔声量得到差值,并利用该差值估算人耳的实际噪声暴露量。但由于护听器的隔声量测试值与人员佩戴护听器后的护听器的真实隔声量存在比较大的差异,这种估算容易造成很大误差,导致目前对使用者佩戴护听器后是否仍在接受高噪声,是否仍有致聋风险的问题仍处于失控状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听力保护装置,以解决目前对使用者佩戴护听器后是否仍在接受高噪声,是否仍有致聋风险的情况仍处于失控状态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听力保护装置,包括:
耳罩体,用于罩在人耳外;
电子模块,嵌装于所述耳罩体内,并与所述人耳相对设置,所述电子模块用于在激活状态下监测处于所述耳罩体内的人耳接收到的降噪后的噪声值。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耳罩体包括一对壳体和佩戴架,一对所述壳体通过佩戴架相连,并用于分别罩在一对所述人耳外;每个所述壳体内分别固接有吸声层,所述吸声层构造有能包裹于所述人耳外的开口;所述吸声层内朝向所述人耳的位置嵌装有所述电子模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壳体的边缘处安装有密封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一对所述壳体上分别固设有连接件,所述佩戴架为弧形,并且所述佩戴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连接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电子模块包括:
电路板,固定安装于所述耳罩体的内部,并朝向所述人耳设置;
麦克风,连接于所述电路板上,用于监测处于所述耳罩体内的人耳接收到的所述降噪后的噪声值。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电子模块还包括计算存储模块,所述计算存储模块连接于所述电路板上,并与所述麦克风电连接;
所述计算存储模块包括:
信号获取单元,与所述麦克风信号连接,用于将接收到的所述降噪后的噪声值构成的电信号转化为基础声信号,以所述基础声信号中单位时间段内的声信号作为单帧信号,在所述基础声信号中截取若干段所述单帧信号;
A计权滤波器,与所述信号获取单元连接,用于对若干段所述单帧信号分别进行A计权滤波处理,以分别得到若干个滤波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未经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71104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