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动力电池系统电压和温度采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1713294.X | 申请日: | 2020-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4253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发明(设计)人: | 宋小梅;刘长来;夏诗忠;张剑;何帅强;孙光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骆驼集团武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48 | 分类号: | H01M10/48;H05K1/18 |
代理公司: | 襄阳中天信诚知识产权事务所 42218 | 代理人: | 何静月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电池 系统 电压 温度 采集 | ||
动力电池系统电压和温度采集系统,包括FPCB板,FPCB板左/右两端依次排布多个用于采集电池模组中的各电池的电压的镀镍铜端子,位于中部的镀镍铜端子、位于端部的镀镍铜端子内侧均焊接有温度传感器一;FPCB板前端或后端有向外延伸的延伸板,延伸板上设有用于测试电池组内部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二,当延伸板弯折时温度传感器二进入到电池组内部,FPCB板中部有用于与外部的电池管理系统连接的接插件。本实用新型将接插件的位置调整至FPCB板中部,将线对板的接插件改为板对板的接插件,减少了镀镍铜端子到接插件之间的线路层的距离,降低了因线路层过长造成的风险。本实用新型不通过中间连接线束连接,减少1组接插件降低成本,同时减少物料降低产品风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系统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动力电池系统电压和温度采集方式,主要用于电动汽车上电池组系统中电池的电压和温度采集。
背景技术
保护环境、节能减排,新能源汽车是发展的大势所趋。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的战略发展方向。
目前行业所推行的电压温度采集方式,一般使用线束、连接器和线鼻子,该方式需要模组设计走线槽、生产时需要布线并固定、线鼻子需要使用螺丝固定,产品生产过程中需要管控螺丝扭力、成品需要考虑螺丝的松动问题,生产时需要诸多管控工序,设计时需要做振动、耐久等测试,成品的外观还不够美观。
另外当前电压温度采集方式只能采集电池极耳或连接铜排附近的温度,且电压温度采集系统端部设置线对板的接插件,BMS(即电池管理系统)上也对应设置一线对板的接插件,电压温度采集系统与BMS之间经连接线束将两线对板的接插件连接。在使用过程中,使用连接线束可能导致产品的风险项增多,例如线破皮的导致短路、线断了导致信号不能传输、接插件连接不牢导致信号不能很好的传输、接插件内阻变大导致发热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而提供动力电池系统电压和温度采集系统,安全性高,以使生产实现自动化、产品外观整齐、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材料、降低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FPCB板,FPCB板左/右两端依次排布多个用于采集电池模组中的各电池的电压的镀镍铜端子,位于中部的镀镍铜端子、位于端部的镀镍铜端子内侧均焊接有用于采集电池模组中的电池极耳处的温度传感器一;FPCB板前端或后端有向外延伸的延伸板,延伸板上设有用于测试电池组内部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二,当延伸板弯折时温度传感器二进入到电池组内部,FPCB板中部有用于与外部的电池管理系统连接的接插件,所述接插件为板对板接插件。
所述FPCB板包含线路层、绝缘层、防护层;接插件、温度传感器一、温度传感器二、镀镍铜端子和线路层焊接相连,接插件、温度传感器一、温度传感器二均位于FPCB板的正面,FPCB板背面对应于接插件、温度传感器一、温度传感器二处分别连接一块FR板,FR板用于定型接插件、温度传感器一、温度传感器二,防止接插件、温度传感器一、温度传感器二受力。FR板粘贴连在FPCB板背面。
所述接插件为可移动式的接插件。接插件内部的端子是类似簧片,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可直接与电池管理系统连接。接插件有一定的活动空间,为和电池管理系统的硬连接预留安装公差空间。
所述温度传感器一、温度传感器二为贴片或插片式结构,温度传感器一、温度传感器二外罩有保护罩,保护罩内有密封胶,密封胶导热性良好,密封胶注入保护罩内,起导热和防护、电气隔离作用,可防尘、防水、防盐雾、绝缘。
与接插件对应的FR板上有下固定孔位,FPCB板上有上固定孔位, FPCB板通过装于上固定孔位、下固定孔位处的卡扣固定于电池模组上,与接插件对应的FR板背部有用于粘贴在电池模组上的背胶。
所述卡扣为微型塑料卡。
所述接插件采用锡焊方式连接到FPCB的线路层,接插件焊接部位有绝缘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骆驼集团武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骆驼集团武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71329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机顶盒的壳体
- 下一篇:一种动力电池系统电压和温度采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