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引导导管延伸件有效
申请号: | 202021717626.1 | 申请日: | 2020-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8626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罗伯特·科顿 | 申请(专利权)人: | 祥丰医疗私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25/10 | 分类号: | A61M25/10 |
代理公司: | 成都超凡明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58 | 代理人: | 王晖;刘书芝 |
地址: | 新加坡***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引导 导管 延伸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引导导管延伸件。所述引导导管延伸件包括:具有近端和远端的推动构件;连接到所述推动构件的远端的管框架,所述管框架限定内腔,所述内腔的直径足以接收从中穿过的介入性血管装置;以及连接至管框架的可膨胀元件,其中所述可膨胀元件可膨胀到所述内腔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捕获或固定血管内装置的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在冠状动脉疾病中,冠状动脉可能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其他病变而变窄或闭塞。这些病变可能完全阻塞动脉内腔或可能使动脉内腔显著变窄。为了诊断和治疗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通常需要使导丝或其他介入器械穿过并超出冠状动脉的闭塞或狭窄处。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也称为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是一种治疗方法,用于治疗由于冠状动脉病变或阻塞而导致的心脏冠状动脉狭窄或狭窄部分。引导导管可以在PCI中使用,以支持其他导管或介入设备(例如微导管、支架或球囊)更容易通过,以进入目标部位。例如,引导导管可以插入穿过主动脉并进入冠状动脉的口中。一旦放置在冠状动脉的开口或口中,就可以使导丝或其他器械穿过引导导管的内腔,然后插入闭塞或狭窄远端的动脉中。
但是,引导导管可能会遇到某些困难。用于放置的区域中的解剖结构(例如冠状血管)可能是曲折的,病变本身可能相对较不顺应。而且,当穿过相对不顺应的病变时,会产生足以使引导导管从被治疗的动脉的口中移出的后向力。为了改善备用支撑,可采用引导导管延伸装置以促进在狭窄区域内和周围一个或多个治疗装置的放置和接近。
例如,当治疗慢性完全闭塞(“CTO”)时,某些技术采用多种装置从顺行和逆行方向接近CTO。这些技术或其他类似过程中的任何一种都涉及对在导管中及其周围的多个装置以及与CTO或其他生理状况/区域接近的引导导管延伸装置进行导送和控制。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用于针对这样的过程将一个或多个医疗装置选择性地固定在引导导管延伸件内和周围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有利地提供了一种引导导管延伸件,其包括:具有近端和远端的推动构件;连接到所述推动构件的远端的管框架,所述管框架限定内腔,所述内腔的直径足以接收从中穿过的介入性血管装置;以及连接至管框架的可膨胀元件,其中所述可膨胀元件可膨胀到所述内腔中。可膨胀元件可以是可膨胀的,以占据内腔的横截面面积的10%至90%之间。可膨胀元件可以向外膨胀超过管框架的外表面。管框架可在其中限定窗口,可膨胀元件可通过该窗口向外膨胀超出管框架的外表面。推动构件可包括与可膨胀元件的内部流体连通的膨胀内腔。膨胀内腔的至少一部分可以限定弧形横截面,该弧形横截面的曲率半径等于管框架的内腔的半径。引导导管延伸件可包括从管框架的近侧段延伸的舌状元件,其中舌状元件直接联接至推动构件的远侧区域。
公开了一种引导导管延伸件,其包括:具有近端和远端的推动构件;连接到所述推动构件的远端的管框架,所述管框架限定内腔,所述内腔的直径足以接收从中穿过的介入性血管装置;连接至管框架的第一可膨胀元件,其中所述第一可膨胀元件可膨胀到所述内腔中;和第二可膨胀元件,其联接至所述管框架,其中所述第二可膨胀元件可向外膨胀超过所述管框架的外表面。第一可膨胀元件可以是可膨胀的,以占据内腔的横截面面积的10%至90%之间。第一和第二可膨胀元件可以独立地膨胀。推动构件可包括与第一可膨胀元件的内部流体连通的第一膨胀内腔。第一膨胀内腔的至少一部分可以限定弧形横截面,该弧形横截面的曲率半径等于管框架的内腔的半径。推动构件可包括与第二可膨胀元件的内部流体连通的第二膨胀内腔。
提供了一种引导导管延伸件,其具有:具有近端和远端的推动构件;连接到所述推动构件的远端的管框架,所述管框架限定内腔,所述内腔的直径足以接收从中穿过的介入性血管装置;以及可移动地连接所述推动构件的可膨胀元件。所述可膨胀元件可以沿所述推动构件的纵轴线可移动。可膨胀元件可以同轴地安装在推动构件上。引导导管延伸件可包括与可膨胀元件的内部流体连通的膨胀内腔,其中所述膨胀内腔与推动构件同轴。可膨胀元件可膨胀至管框架的内腔的横截面积的10%至90%之间的尺寸。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祥丰医疗私人有限公司,未经祥丰医疗私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71762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安防手套的清洁设备
- 下一篇:一种5G车联网终端用固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