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通道换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1719994.X | 申请日: | 2020-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7391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发明(设计)人: | 王莉敏;孙福;张昊;邵长斌;王蒙蒙;王桂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博联硕焊接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9/00 | 分类号: | F28D9/00;F28F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杨萌 |
地址: | 2266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道 换热器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属于换热技术领域。微通道换热器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多个隔板,相邻两个隔板之间设置有一组换热通道,一组换热通道包括在相邻两个隔板之间沿第一方向延伸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扰流板,一组换热通道中的相邻两个第一扰流板分别与隔板围合形成一个流道,相邻两组换热通道分别用于流通冷源和热源。本申请能够有效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微通道换热器。
背景技术
微通道换热器是一种区别于传统管壳式换热器的全新换热结构,不仅具有单位体积换热面积大、换热效率高(高达98%)、压降低等特点,同时在承压和耐温等能力(耐高温700℃、耐高100MPa)上也有明显优势,在核电、火电、海上油气开采、化工反应和工业气体处理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目前现有的微通道换热器结构形式有翅片式微通道换热器、蚀刻式微通道换热器和翅片/蚀刻复合式微通道换热器,这些换热器往往仅在平行于流体流动方向上布置扰流结构,所能引起的湍流程度有限,因此换热效率受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通道换热器,能够有效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多个隔板,相邻两个隔板之间设置有一组换热通道,一组换热通道包括在相邻两个隔板之间沿第一方向延伸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扰流板,一组换热通道中的相邻两个第一扰流板分别与隔板围合形成一个流道,相邻两层换热通道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相邻两层换热通道分别用于流通冷源和热源。
可选地,一组换热通道还包括在相邻两个隔板之间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的多个第二扰流板,第一扰流板和第二扰流板依次且交替连接。
可选地,隔板、第一扰流板和第二扰流板材质均为碳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
可选地,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基体为铝合金、铝镁合金、钛合金和高温合金中的任一种。
可选地,相互连接的第一扰流板和第二扰流板呈预设夹角设置。
可选地,相互连接的第一扰流板和第二扰流板之间的预设夹角范围在10°-170°之间。
可选地,第一扰流板、第二扰流板以及隔板围合形成具有一个流道的扰流件,流道的截面呈矩形、三角形或梯形。
可选地,每一组换热通道分布设置在相邻的两个隔板之间,形成一组换热通道的第一扰流板和第二扰流板与隔板之间焊接固定。
可选地,第一扰流板和/或第二扰流板为平板。
可选地,第一扰流板和/或第二扰流板的板面呈波浪形。
可选地,波浪形的波峰和波谷之间的距离为0.02-2mm。
可选地,相邻波峰之间的间距在0.1-10mm之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微通道换热器,通过平行间隔设置的多个隔板,相邻两个隔板之间设置有一组换热通道,一组换热通道包括在相邻两个隔板之间沿第一方向延伸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扰流板,一组换热通道中的相邻两个第一扰流板分别与隔板围合形成一个流道。相邻两组换热通道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相邻两组换热通道分别用于流通冷源和热源,从而有效提高了微通道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博联硕焊接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博联硕焊接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71999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固定新能源汽车电池包的桁架式支架
- 下一篇:一种一拖多电芯翻转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