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污泥液位检测装置及沉淀池自动排污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1720083.9 | 申请日: | 2020-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5316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徐亮;徐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1/24 | 分类号: | B01D21/24;B01D21/30;B01D21/18;G01F23/68;G01D2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单晓双;任默闻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污泥 检测 装置 沉淀 自动 排污 系统 |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污泥液位检测装置及沉淀池自动排污系统,装置包括:变送器和至少一个设置在泥水混合液体中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与所述变送器电连接;所述传感器包括与所述泥水混合液体中预设区域的比重相同的磁性浮子、用于容置所述磁性浮子的约束管壳以及与所述约束管壳固定连接的无磁管材,所述约束管壳开设有通孔,所述无磁管材中设置有由干簧管磁控开关和电阻串组合而成的电气感知部件;所述变送器用于接收所述传感器发送的电阻变化信号并输出一污泥液位信号;本申请能够准确检测污泥浓度和污泥液位、污泥厚度的变化,实现低成本污泥液位的检测并自动触发沉淀池排污。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环保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泥液位检测装置及沉淀池自动排污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污水处理和再生越来越受到关注。各地污水处理厂为提高污水处理能力,降低污水处理的运营成本,需要不断提升污水处理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人工操作。
在污水处理厂中,沉淀池是生化法污水处理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作用是泥水分离,使混合液澄清、浓缩和进行污泥回流,控制污泥的浓度保持生化池的稳定可靠运行。其工作效果直接影响污水处理系统的出水水质。
排泥是沉淀池中运行最重要也是最难控制的一个操作步骤。工艺上采取吸刮泥机的排泥泵连续排泥和间歇排泥两种工作方式。排泥泵的启动、停止一般采用人工控制或通过定时实现自动控制。人工控制只能靠经验操作,准确性很差。定时自动控制方式是通过时间继电器或在PLC程序中人为设定时间控制程序实现定时启泵排泥、定时停泵,以往这些方式没有引入检测污泥浓数据的手段,检测污泥层的液位、污泥层厚度是一种开环控制系统,由于不能及时感知污泥浓度和污泥层的液位、厚度变化情况,会引起过量排泥而引起污泥浓度过低或造成坏死污泥排放不彻底的问题。以上两种情况都会造成生化池的处理效果不佳的问题,需要人工不断参与调整排泥量,增加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排泥过于依赖操作人员的管理经验。无法提前预判污泥解体及上浮的事故。
现有技术中的控制方式是通过超声波泥水界面仪检测泥位,当泥位达到一定高度就控制污泥排放,当泥水界面降低到一定高度就停止排泥。这种控制方式也存在缺陷。首先,检测泥水界面并不能保证排泥后污泥的浓度。其次,超声波泥水界面计要求传感器探头必须和水面保持垂直安装,泥水界面计传感器探头与池底之间如果有其他固体遮挡,受到水中漂浮物的撞击或被水中悬浮物黏附在探头表面都会引起干扰信号或无法实现正确测量。另外,这种控制方式之所以不能大范围推广的原因之一就是性能稳定的超声波泥水界面仪的价格昂贵,维护成本较高。
由此,本发明人凭借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与实践,提出一种污泥液位检测装置及沉淀池自动排污系统,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污泥液位检测装置及沉淀池自动排污系统,能够准确检测污泥浓度和污泥液位、污泥厚度的变化,实现低成本污泥液位的检测并自动触发沉淀池排污。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污泥液位检测装置,包括:变送器和至少一个设置在泥水混合液体中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与所述变送器电连接;
所述传感器包括与所述泥水混合液体中预设区域的比重相同的磁性浮子、用于容置所述磁性浮子的约束管壳以及与所述约束管壳固定连接的无磁管材,所述约束管壳开设有通孔,所述无磁管材中设置有由在所述磁性浮子移动时通过所述磁性浮子的磁性作用被触发的干簧管磁控开关和通过所述干簧管磁控开关的触发而产生电阻变化的电阻串组合而成的用于根据所述电阻串的电阻变化向所述变送器发送一电阻变化信号的电气感知部件;
所述变送器用于接收所述传感器发送的电阻变化信号并输出一污泥液位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磁性浮子的比重与所述泥水混合液体中过渡区与压实区交界处的比重相同,其中,所述过渡区与压实区根据预设污泥固体通量分析法确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72008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充分利用微纳米气泡处理废气系统
- 下一篇:一种链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