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盲孔导光板、背光源及移动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2021721960.4 | 申请日: | 2020-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3389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徐贤强;潘火星;姜发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南极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00 | 分类号: | G02B6/00;H04M1/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68 | 代理人: | 温宏梅;王永文 |
地址: | 518104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沙井***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光板 背光源 移动 终端 | ||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盲孔导光板、背光源及移动终端,盲孔导光板包括导光板本体,导光板本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面设置为入光面,导光板本体的厚度方向上的一端面设置为反光面,导光板本体背离入光面的一端沿导光板本体的厚度方向上开设有盲孔,反光面包括设置于盲孔背离入光面方向上的扇形增光区域;盲孔匀光结构,盲孔匀光结构设置于扇形增光区域,用于增加扇形增光区域的亮度。通过在导光板本体的反光面上设置盲孔匀光结构,尤其设置于盲孔背离入光面的方向上的区域处,在盲孔匀光结构的作用下更多的耦合光线进导光板本体,使得该区域光线尽可能的分散,避免导光板本体在扇形增光区域上出现暗区的问题,保障了显示明亮均匀性和显示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源的导光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盲孔导光板、背光源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屏幕朝着全面屏的快速发展,高屏占比背光源产品正成为背光厂商持续追逐的热点;一体化机身全面屏手机经历了从刘海屏到水滴屏的演变,从这种趋势来看,全面屏手机的刘海将越来越小,小到最后可能只剩一颗摄像头,而这就诞生了所谓的挖孔屏;所述挖孔屏就是在所述背光源的导光板的厚度方向开设有盲孔。
但是,盲孔的设置又导致盲孔的附近区域出现亮度明暗不均的问题,尤其是盲孔背离灯条的一侧的亮度,相对于其它区域明显比较暗,使得所述盲孔背离灯条的一侧出现暗区,造成显示亮度不均。
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有待发展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盲孔导光板、背光源及移动终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背光源的导光板开设盲孔后,盲孔背离灯条(入光面)的一侧出现暗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盲孔导光板,其包括:
导光板本体,所述导光板本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面设置为入光面,所述导光板本体的厚度方向上的一端面设置为反光面,所述导光板本体背离所述入光面的一端沿所述导光板本体的厚度方向上开设有盲孔,所述反光面包括设置于所述盲孔背离所述入光面方向上的扇形增光区域;
盲孔匀光结构,所述盲孔匀光结构设置于所述扇形增光区域,用于增加所述扇形增光区域的亮度。
进一步的,所述反光面包括沿所述导光板本体的长度方向上,背离所述入光面的第一棱边;
所述扇形增光区域设置为所述盲孔与所述第一棱边之间的区域。
进一步的,所述盲孔包括沿所述导光板本体的宽度方向上的直径的第一端点和第二端点;
所述扇形增光区域包括第一边和第二边;
所述第一边设置为用于连接所述第一端点与第一棱边的第一连接线,所述第一连接线与所述第一棱边呈45°±5°夹角;
所述第二边设置为用于连接所述第二端点与第一棱边的第二连接线,所述第二连接线与所述第一棱边呈45°±5°夹角;
所述第一边与所述第二边呈90°±5°夹角。
进一步的,所述盲孔匀光结构包括多个沿所述导光板本体的宽度方向等间隔设置的匀光凸梁,且沿所述导光板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
进一步的,相邻的所述匀光凸梁的间距为0.25±0.01mm;
所述匀光凸梁的沿所述导光板本体的高度方向上相对所述反光面的高度为0.5-1μm。
进一步的,所述盲孔匀光结构包括竖纹槽、斜纹槽和匀光凸点;
所述竖纹槽沿所述导光板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沿所述导光板本体的厚度方向相对所述反光面内凹雕刻成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南极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南极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72196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分布式小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食品防腐剂含量快速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