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油气回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1730620.8 | 申请日: | 2020-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9621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2 |
发明(设计)人: | 张景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夏睿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G5/06 | 分类号: | C10G5/06;C10G5/02;B01D36/00;B01D49/00;B01D5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弘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3 | 代理人: | 逯长明;许伟群 |
地址: | 750411 宁夏回族*** | 国省代码: | 宁夏;6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气 回收 系统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油气回收系统,包括集油罐,冷凝器,气液分离装置以及吸附罐,在通过冷凝器对油气进行冷凝降温之后,可以通过气液分离装置把凝结的液体拦截后送回集油罐中,并且,一部分没有被冷凝住的低浓度油气会通过真空泵抽至吸附罐交替进行吸附和脱附处理,脱附出的油气进行循环冷凝处理;经过吸附罐分离出来的达标尾气可以安全排放,同时,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的设置可以防止相应的管路被凝液堵塞,能对冷凝后的液体进行回收,可以避免环境污染,提高气体回收利用率,降低产品损失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油气回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气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油品由于含有大量的轻烃组分,具有很强的挥发性,在储存、转移等过程中,难免会发生油气的挥发。油气挥发不仅会造成油品的大量损耗,同时挥发出的油气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随着全球范围内节能减排战略的不断实施,油品挥发的控制显得愈发重要。
现在主要通过油气回收的方式将不合格的油气进行处理之后再排放,但是,传统的回收方式无法对冷凝后的液体进行回收,不满足安全环保要求,环境污染较严重,气体的回收利用率低,产品损失率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油气回收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传统的油气回收方式无法对冷凝后的液体进行回收,导致的环境污染严重,气体的回收利用率低和产品损失率高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油气回收系统,包括:
集油罐,冷凝器,气液分离装置以及吸附罐;
所述集油罐的出油管通过防爆轰型阻火器和增压风机与所述冷凝器连通,所述冷凝器分别与所述气液分离装置和所述吸附罐连通,所述气液分离装置分别与所述集油罐的进油管和所述吸附罐连通,所述吸附罐与所述冷凝器连通,所述气液分离装置与所述冷凝器的连通管路上安装有第一过滤器,所述冷凝器与所述吸附罐的连通管路上安装有真空泵和第二过滤器。
优选地,所述冷凝器包括一级冷凝器、二级冷凝器和三级冷凝器;
对应地,所述气液分离装置包括第一气液分离装置、第二气液分离装置以及第三气液分离装置,所述第一气液分离装置与所述一级冷凝器对应,所述第二气液分离装置与所述二级冷凝器对应,所述第三气液分离装置与所述三级冷凝器对应。
优选地,所述一级冷凝器、所述二级冷凝器和所述三级冷凝器的出口处均设置有压力表和温度计。
优选地,所述吸附罐包括第一吸附罐和第二吸附罐,所述第一吸附罐和所述第二吸附罐的进口均通过第一电动三通阀与所述第二过滤器连接,所述第一吸附罐和所述第二吸附罐的出口处均连通有第二电动三通阀。
优选地,所述集油罐上还安装有液位报警器。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油气回收系统,包括集油罐,冷凝器,气液分离装置以及吸附罐;集油罐的出油管通过防爆轰型阻火器和增压风机与冷凝器连通,冷凝器分别与气液分离装置和吸附罐连通,气液分离装置分别与集油罐的进油管和吸附罐连通,吸附罐与冷凝器连通,气液分离装置与冷凝器的连通管路上安装有第一过滤器,冷凝器与吸附罐的连通管路上安装有真空泵和第二过滤器。由此可见,应用本系统,在通过冷凝器对油气进行冷凝降温之后,可以通过气液分离装置把凝结的液体拦截后送回集油罐中,并且,一部分没有被冷凝住的低浓度油气会通过真空泵抽至吸附罐交替进行吸附和脱附处理,脱附出的油气进行循环冷凝处理;经过吸附罐分离出来的达标尾气可以安全排放,同时,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的设置可以防止相应的管路被凝液堵塞,能对冷凝后的液体进行回收,可以避免环境污染,提高气体回收利用率,降低产品损失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的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夏睿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未经宁夏睿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73062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