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分立元件的双端恒流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2021741976.1 | 申请日: | 2020-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278595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发明(设计)人: | 季灿;黄家发;卢东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明道文化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45/345 | 分类号: | H05B45/345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张金福 |
地址: | 510806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分立 元件 双端恒 流电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基于分立元件的双端恒流电路,解决了现有基于分立元件的恒流电路温漂大,通用性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双端恒流电路包括两个端口及两个恒流部分,两个恒流部分内部均设有肖特基二极管、三极管等多个分立元件,所述基于分立元件的双端恒流电路通过两个肖特基二极管补偿发射结压降带来的温漂,降低温漂的不利影响,另外通过两个恒流部分的反向连接,省去了电源和地线,克服了传统恒流电路对电源和地线的依赖,避免通用性差的缺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恒流电路设计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分立元件的双端恒流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由集成恒流器件组成的恒流电路是最实用的集成芯片恒流方案,应用十分广泛,例如,采用LM317集成芯片恒流方案的恒流电路常用于为传感器(温度,照度,压力等)提供较高的恒定工作电流,但由于本身存在静态功耗,因此其最低恒流值不得小于5mA,否则无法稳定工作。
集成恒流器件组成的恒流电路相对于分立元件组成的恒流电路而言,工作电压的范围窄,静态功耗大,而且集成恒流器件的芯片原料不易获得,并且各个型号芯片之间的代换性差,所需的研发周期和生产成本较高,因此,基于分立元件的恒流电路相对更容易设计。
2012年1月25日,广东工业大学在中国专利(公布号:CN202127534U)中公开了一种基于分立元件的LED线性恒流控制电路,基于串联的LED芯片组和电压源Vs,线性恒流控制电路由电流取样电阻R1、偏置电阻R2、三极管T1及三极管T2组成,无需专用恒流控制芯片,结构简单,但此线性恒流控制电路中三极管T2的基极和发射极引脚之间的压降存在温漂(30℃至90℃下温漂高达20%)严重影响精度和稳定性,而且仅能恒定一个引脚的电流,此线性恒流控制电路单独应用时,需要提供电源和地线,工作条件苛刻,通用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基于分立元件的恒流电路温漂大,通用性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基于分立元件的双端恒流电路,降低温漂影响,提升通用性。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分立元件的双端恒流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端口X、第一恒流部分、第二恒流部分及第二端口Y,所述第一恒流部分包括第一电阻R1、第一肖特基二极管D1、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及第一电容器C1,第二恒流部分包括第二电阻R2、第二肖特基二极管D2、第三三极管Q3、第四三极管Q4;
第一端口X、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第一电阻R1的一端、第一电容器C1的一端连接于a点,第一肖特基二极管D1的阴极、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于b点,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第一肖特基二极管D1的阳极、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于e点,第一电容器C1的另一端、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于f点,第二端口Y、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第二电阻R2的一端连接于m点,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第二肖特基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于n点,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第二肖特基二极管D2的阴极、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连接于h点,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于g点;
第一恒流部分中的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第二恒流部分中的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于f点,第一恒流部分中的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第二恒流部分中的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于g点,即第一恒流部分与第二恒流部分是反向并联的。
在此,所述第一肖特基二极管D1及第二肖特基二极管D2导通压降的温度系数分别接近于第一三极管Q1及第四三极管Q4发射结导通压降的温度系数,第一肖特基二极管D1及第二肖特基二极管D2可用于补偿电路中发射结压降温漂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降低温漂影响。
优选地,所述第二恒流部分还包括第二电容器C2,所述第二电容器C2的一端连接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另一端连接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明道文化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明道文化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74197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