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后视镜有效
申请号: | 202021743393.2 | 申请日: | 2020-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1956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马也乔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也乔 |
主分类号: | B60R1/06 | 分类号: | B60R1/06;B60R1/12;B60S1/60;B60S1/54 |
代理公司: | 郑州华智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45 | 代理人: | 范林林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后视镜 | ||
本实用新型专利属于汽车设施的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新型后视镜,包括后视镜本体以及罩设在所述后视镜本体的罩体和驱动机构,所述罩体和所述后视镜本体之间形成供气流流通的通道,且所述罩体和所述后视镜本体铰接,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罩体自所述后视镜的迎风侧向所述后视镜的背风侧转动,实现气流从所述罩体位于迎风侧的一端进入所述通道、并沿所述罩体位于背风侧的一侧排出以吹向位于背风侧的玻璃;以解决当雨水连续的冲刷后视镜时附着于镜面上的水珠无法通过加热快速消除,而导致驾驶员通过后视镜观察的能见度低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后视镜。
背景技术
汽车后视镜是车辆行驶过程中重要的安全配件,可以给于驾驶人员提供良好的观察视野。但是由于车辆使用过程中的外部环境不同,因此在遇到下雨和起雾等不良天气时容易造成汽车后视镜镜面模糊从而导致驾驶人员不能很好的通过后视镜观察车外路况,降低了行车的安全性。
现有技术中针对这一后视镜镜面模糊的问题所采用的较为普遍的方法是通过对后视镜的镜面进行加热,通过加热使得附着于后视镜镜面上的雨水蒸发,从而达到清理后视镜镜面的目的。但是这一现有技术的加热方法在下雨天不仅除水除雾效果差、响应慢。
基于此,如何快速消除附着在后视镜的水珠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新型后视镜,以解决当雨水连续的冲刷后视镜时附着于镜面上的水珠无法通过加热快速消除,而导致驾驶员通过后视镜观察的能见度低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后视镜,包括后视镜本体,还包括罩设在所述后视镜本体的罩体和驱动机构,所述罩体和所述后视镜本体之间形成供气流流通的通道,且所述罩体和所述后视镜本体铰接,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罩体自所述后视镜本体的迎风侧向所述后视镜本体的背风侧转动,实现气流从所述罩体位于迎风侧的一端进入所述通道、并沿所述罩体位于背风侧的一侧排出以吹向位于背风侧的玻璃。
进一步,所述罩体靠向所述后视镜本体的一侧为内侧,远离所述后视镜本体的一侧为外侧,所述内侧设置为自迎风侧至背风侧弯曲的第一弧形面。
进一步,所述外侧设置为自迎风侧至背风侧弯曲的第二弧形面。
进一步,所述后视镜本体设置有用于供所述罩体位于迎风侧的一侧穿插的卡槽。
进一步,所述第二弧形面设置的弧度设置为与所述迎风侧的弧度相适配,以使第二弧形面和所述后视镜的迎风侧平滑过渡。
进一步,所述罩体的内侧铺设有消音棉。
进一步,所述罩体的外侧设置有警示机构。
进一步,所述警示机构为反光条或警示灯。
进一步,所述罩体和玻璃接触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用于与玻璃接触。
进一步,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后视镜结构与众不同,操作方便,通过驱动机构驱动罩体转动,以实现雨天带动罩体自后视镜的迎风侧向后视镜的背风侧转动以使行车产生的气流能够通过罩体位于迎风侧的一侧进入通道,并在通道的导向下从罩体位于背风侧的一侧吹向玻璃,从而快速将沾附在玻璃上的水珠吹落,且在晴天状态,无需驱动罩体转动,保持罩体位于迎风侧的一侧和后视镜本体抵触,使气流沿罩体外部向后流动,保证高速行车下,降低风阻以减小罩体产生的噪音。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也乔,未经马也乔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74339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导风门及空调器
- 下一篇:一种营销用数据分析展示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