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悬浮煅烧制备轻烧氧化镁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746152.3 | 申请日: | 2020-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0460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王德喜;董辉;张继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工业大学;辽宁圣世资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10 | 分类号: | C04B2/10 |
代理公司: | 沈阳智龙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1115 | 代理人: | 宋铁军 |
地址: | 110870 辽宁省沈阳***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悬浮 煅烧 制备 氧化镁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悬浮煅烧制备轻烧氧化镁的装置,该装置的原料仓与闪蒸干燥机连通,闪蒸干燥机与原料多级预热装置连通,原料多级预热装置分别与悬浮煅烧炉、废气处理装置、气料分离装置连通,废气处理装置分别与悬浮煅烧炉和排烟装置连通,悬浮煅烧炉还分别与气料分离装置、产品热量回收装置连通,气料分离装置与过渡料仓连通,过渡料仓与产品热量回收装置连通,产品热量回收装置与产品料仓连通。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轻烧氧化镁煅烧设备存在的余热回收利用率差,产品质量不均匀的问题,本发明可显著降低悬浮煅烧炉的能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轻烧氧化镁的生产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实现了烟气和产品余热利用的悬浮煅烧菱镁矿粉生产轻烧氧化镁的成套装置。
背景技术
菱镁矿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镁,是最主要的一种含镁矿石。我国具有丰富的菱镁矿资源,已探明资源量36.42亿t,占全球总量的28.85%,具有资源分布集中的特点。我国虽然是菱镁矿资源大国,但是由于多年的盲目开采和粗放的生产方式,导致高品位矿石日趋匮乏,产品质量不稳定,生产效率低,产品附加值低。
轻烧氧化镁是煅烧菱镁矿的主要产品之一,也是很多后续产品如重烧镁砂、镁质胶凝材料的原料,对菱镁矿资源的综合利用有着重要的影响。对轻烧氧化镁生产设备的改进,是突破我国轻烧氧化镁发展的技术瓶颈的有效方式。
一段时间以来,我国轻烧氧化镁的生产沿用传统的反射窑生产,产量小、能耗大、污染严重、劳动强度大、自动化程度低;该种生产方式以块状菱镁矿为原料,比表面积小,容易出现表面过烧,内部欠烧的情况,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近年来悬浮煅烧菱镁矿生产轻烧氧化镁走进人们的视野,由于使用菱镁矿粉料为原料,具有煅烧均匀、产品质量稳定、活性高、连续生产等特点。
公开号CN208218696U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轻烧MgO悬浮煅烧生产装置,包括原料仓、旋风预热筒、悬浮煅烧炉和三套燃烧系统、悬浮冷却筒、流化床、套筒式水冷螺旋输送机、成品仓等,可以实现不同活性氧化镁的精确分区煅烧,产品质量稳定;该装置对烟气余热进行了一定的利用,但是对于产品的余热利用存在较大问题,对悬浮冷却筒中产品的热量没有进行利用,反而对冷却后温度已经降低很多的产品的热量进行余热回收,这样能够利用的余热热量很少,余热回收意义不大。
公开号CN106007415A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悬浮闪速制备高活性轻烧氧化镁的成套装置,包括上料装置、物料预热装置、悬浮煅烧炉、产品冷却装置、废气处理装置;该成套装置以菱镁矿粉为原料,先后对物料进行预热、悬浮煅烧以及冷却操作,通过烟气预热原料,产品预热助燃空气实现了初步的余热回收,降低了轻烧氧化镁的烧成热耗,改善了作业环境,生产效率高;但是,该装置在烟气余热利用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在产品余热回收方面采用直接和冷空气混合,在旋风分离器内进行换热的工艺,该操作使得助燃空气携带大量的产品重新进入煅烧炉,导致该部分产品过烧,最终影响产品的整体质量。
公开号CN104176757A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轻质碳酸钙悬浮煅烧工艺,包括预热、煅烧、碳化工序,其中,预热工序利用煅烧工序中产生的高温烟气为热源对原料进行预热,并利用煅烧产生的高温产物预热助燃空气;但该专利在产品余热回收上仍采用气料直接接触的工艺,会对产品质量产生一定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悬浮煅烧制备轻烧氧化镁的成套装置,其目的在于解决现有轻烧氧化镁煅烧设备存在的余热回收利用率差,产品质量不均匀的问题。
技术方案:
一种悬浮煅烧制备轻烧氧化镁的装置,该装置的原料仓与闪蒸干燥机连通,闪蒸干燥机与原料多级预热装置连通,原料多级预热装置分别与悬浮煅烧炉、废气处理装置、气料分离装置连通,废气处理装置分别与悬浮煅烧炉和排烟装置连通,悬浮煅烧炉还分别与气料分离装置、产品热量回收装置连通,气料分离装置与过渡料仓连通,过渡料仓与产品热量回收装置连通,产品热量回收装置与产品料仓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工业大学;辽宁圣世资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沈阳工业大学;辽宁圣世资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74615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