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评价油剂性能的试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748587.1 | 申请日: | 2020-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78059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发明(设计)人: | 孙乐乐;王小花;贺林;卢书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传化化学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5/02 | 分类号: | G01N25/02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进联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50 | 代理人: | 蒋豹 |
地址: | 311200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评价 性能 试验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评价油剂性能的试验装置,包括试验组件和温控组件,其中,所述试验组件包括罩体,加热底座,以及倾斜地设置于所述罩体的至少一个加热板,每一所述加热板的一端面设有多个互为平行的凹槽,所述加热板的另一端面置于所述加热底座,所述加热底座电连接于所述温控组件以供加热所述加热板,用于提高评价油剂性能的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剂性能测试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评价油剂性能的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纺丝油剂经油嘴或油轮上到纤维表面后,大部分还需要经过热辊、热箱等加热器件进行进一步拉伸、假捻、定型等工序,特别是对于全拉伸丝(FULLY DRAWN YARN,简称FDY)、预取向丝(PRE-ORIENTED YARN简称POY)和工业丝来讲,油剂的耐结焦性能至关重要。
而目前实验室所采用的油剂结焦性能的方法主要是静态高温加热法,即将秤好的油剂放入不同温度的烘箱加热,然后称重观察其质量损失和最后残留样品的状态。这种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油剂的结焦性能,但并不能真实的反映实际生产情况,其主要原因是:在实际生产情况中,结焦的产生是随着纺丝的不断进行,日积月累产生的,这期间会有大量新油剂与热辊结合,并且不同油剂之间的发烟情况也会有所差异,油烟回落到加热器件表面也会形成结焦,导致现有的静态评价法无法准确的反映油剂的结焦性能。
此外,传统的静态评价法测量油剂的结焦性能,不仅取样量小,而且评价结果容易受到水分、小分子挥发物以及评价环境的影响,从而造成较大的结果误差。因此提供一种能够替代现有静态评价法测量油剂性能的设备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用于评价油剂性能的试验装置,能够提高评价油剂性能的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评价油剂性能的试验装置,包括试验组件和温控组件,其中,所述试验组件包括罩体,加热底座,以及倾斜地设置于所述罩体的至少一个加热板,每一所述加热板的一端面设有多个互为平行设置的凹槽,每一所述加热板的另一端面置于所述加热底座,所述加热底座电连接于所述温控组件以加热所述加热板。
如此设置,加热板上设有多个平行的凹槽,以及温控组件对加热底座的温度控制,能够实现在相同条件下,观察不同油剂在加热板上的结焦性能,以降低实验误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罩体的两侧设置多个进油孔和多个出油孔;所述加热板包括多个进油口和多个出油口,其中,每一所述凹槽连通相对应地一个所述进油口和一个所述出油口,所述进油口可连通于所述进油孔,所述出油口可连通于所述出油孔。
如此设置,多个出油孔和多个出油口的设置能够将多余的油剂方便地进行回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试验组件还包括铰链和驱动缸,其中,所述铰链和所述驱动缸分别设置于所述加热底座的两端。
如此设置,能够通过调整驱动缸的作动,实现加热底座一侧上下升降,从而实现调整加热板的倾斜角度,便于适应不同粘度、流动性等待测油剂的流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底座的倾斜角度调节范围为15°至75°。
如此设置,以实现加热底座能够满足适应不同粘度、流动性等待测油剂的流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试验组件还包括排烟口,所述排烟口设置于所述罩体的侧面。
如此设置,一方面可以将产生的油烟排出,避免污染实验室、工作环境的同时,在密闭的罩体内形成与化纤实际生产过程中热箱相似的环境条件;另一方面,排烟口也可通过管路与溶剂连通,将加热产生的挥发物进行收集,可评价其挥发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试验组件包括两个并排设置的所述加热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传化化学品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传化化学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7485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