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陆两栖无人艇有效
申请号: | 202021749216.5 | 申请日: | 2020-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70878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李天博;胡明亮;何鹭飞;吴杰;舒子娟;陈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三江船艇科技有限公司;湖北三江航天红阳机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F3/00 | 分类号: | B60F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达德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0 | 代理人: | 詹守琴 |
地址: | 4320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陆 两栖 无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陆两栖无人艇,属于船舶技术领域。所述水陆两栖无人艇包括:所述控制器固定设置在所述船体内;所述水下推进装置设置在所述船体的第一端,所述水下推进装置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陆地行进装置包括:动力机构、转向轮机构及驱动轮机构;所述驱动轮机构可升降式地设置在所述船体的第一端;所述转向轮机构可升降式地设置在所述船体的第二端;所述动力机构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动力机构与所述转向轮机构及驱动轮机构连接。本实用新型水陆两栖无人艇既可以在水中行进也可以在陆地上行走,同时不影响行进速度,提高任务执行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陆两栖无人艇。
背景技术
无人艇是船舶智能化发展的新兴产物,可代替有人船执行一些环境严苛、危险系数高的特殊任务,具有更高的科技含量和适用性,而水陆两栖无人艇相比于常规无人艇具有更好的环境适应性和地形通过能力。
现有的水陆两栖船多为履带式,不可避免地造成船体水下附体较大且流线型差,会给船舶水下航行造成很大的阻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水陆两栖无人艇,解决了或部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水陆两栖船多为履带式,不可避免地造成船体水下附体较大且流线型差,会给船舶水下航行造成很大的阻力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陆两栖无人艇包括:船体、控制器、水下推进装置及陆地行进装置;所述控制器固定设置在所述船体内;所述水下推进装置设置在所述船体的第一端,所述水下推进装置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陆地行进装置包括:动力机构、转向轮机构及驱动轮机构;所述驱动轮机构可升降式地设置在所述船体的第一端;所述转向轮机构可升降式地设置在所述船体的第二端;所述动力机构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动力机构与所述转向轮机构及驱动轮机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水下推进装置包括:电动舷外机及转向操控机构;所述电动舷外机的固定端与所述船体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电动舷外机的动作端可转动式地与所述电动舷外机的固定端连接;所述转向操控机构的固定端固定设置在所述船体的第一端,所述转向操控机构的动作端与所述电动舷外机的动作端连接;所述电动舷外机及转向操控机构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转向操控机构包括:电动推杆及直线位移传感器;所述电动推杆的固定端固定设置在所述船体的第一端,所述电动推杆的动作端与所述电动舷外机的动作端连接;所述电动推杆的动作端上设置有直线位移传感器;所述电动推杆及直线位移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轮机构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一升降液压缸、驱动马达及第一转动轮;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一端与所述船体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一端铰接;所述第一升降液压缸的固定端与所述第一支架铰接,所述第一升降液压缸的动作端与所述第二支架铰接;所述驱动马达的固定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驱动马达的动作端与所述第一转动轮连接;所述第一升降液压缸及驱动马达均与所述动力机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转向轮机构包括:第三支架、第四支架、第二升降液压缸、转向液压缸、第五支架及第二转动轮;所述第三支架的第一端与所述船体的第二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支架的第一端铰接;所述第二升降液压缸的固定端与所述第三支架铰接,所述第二升降液压缸的动作端与所述第四支架铰接;所述第五支架的可转动式地与所述第四支架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转向液压缸的固定端与所述第四支架固定连接,所述转向液压缸的动作端与所述第五支架铰接;所述第二转动轮可转动式地设置在所述第五支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转向液压缸的动作端通过连杆部件与所述第五支架铰接;所述连杆部件包括: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转向液压缸的动作端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支架铰接;其中,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转向液压缸的动作端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动轮及所述第二转动轮均为全地形轮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三江船艇科技有限公司;湖北三江航天红阳机电有限公司,未经湖北三江船艇科技有限公司;湖北三江航天红阳机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74921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薄型贴片式LED数码管
- 下一篇:一种智能大型太阳能工业风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