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振动系统、平板扬声器及主动降噪可穿戴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21760522.9 | 申请日: | 2020-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3591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发明(设计)人: | 丘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傲声智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1/10 | 分类号: | H04R1/10;H04R7/04;H04R9/0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王韬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龙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振动 系统 平板 扬声器 主动 降噪可 穿戴 电子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振动系统、平板扬声器及主动降噪可穿戴电子设备,振动系统包括振膜主体,振膜主体包括至少一发声薄膜及补强结构,发声薄膜具有发声区域;补强结构设于发声薄膜的发声区域,以使得发声薄膜至少在发声区域处保持平展。本实用新型中,发声薄膜实现振动发声功能;通过在发声薄膜的发声区域设置补强结构,使得发声薄膜保持平展,有助于减小发声薄膜的变形,从而降低振动系统的失真,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F0(扬声器的最低共振周波数或谐振频率,简称F0)。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产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振动系统、平板扬声器及主动降噪可穿戴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无线蓝牙给大众带来更好的使用便利,主动降噪给大众带来更安静更舒适的听音体验。大众对无线蓝牙和主动降噪的认知度和喜爱度在不断提高,引导着耳机产业结构无线化智能化升级,无线蓝牙主动降噪耳机产品已然成为目前耳机类产品发展的主流。
但是其音质问题比如声音失真、灵敏度不高,往往是众多用户在使用无线蓝牙主动降噪耳机的过程中常常提及的问题,是目前用户的使用痛点。
平板喇叭基于有效振动面积大、分割震动小、磁铁与振动膜距离短、磁场磁密度高等特点,使得其在声音表现上具有失真小、瞬态快、频率响应范围宽、细节表现细腻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例如监听耳机(有线耳机形态)和HiFi耳机等电子设备中,获得广大耳机发烧友的喜爱。
但是传统平板喇叭F0高(扬声器的最低共振周波数或谐振频率,简称F0),振膜容易变皱,导致产品一致性差,不符合降噪耳机的调试需求,因此平板喇叭适用到主动降噪蓝牙耳机上仍存在很多等待攻克的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振动系统、平板扬声器及主动降噪可穿戴电子设备,旨在解决传统平板扬声器的振膜容易变皱及F0较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振动系统,包括振膜主体,所述振膜主体包括:
至少一发声薄膜,所述发声薄膜具有发声区域;以及,
补强结构,设于所述发声薄膜的发声区域,以使得所述发声薄膜至少在所述发声区域处保持平展。
可选地,所述发声薄膜沿其厚度方向依次层叠布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发声薄膜包括第一薄膜、以及分设于所述第一薄膜两侧的至少一个第二薄膜;
其中,所述补强结构设于所述第一薄膜的发声区域,所述第二薄膜的发声区域呈镂空设置。
可选地,相邻的每两个所述发声薄膜之间、以及所述发声薄膜与所述补强结构之间通过阻尼胶粘接固定;
其中,位于所述发声薄膜与所述补强结构之间的所述阻尼胶的厚度为11~15μm。
可选地,所述补强结构包括分设于所述发声薄膜相对两侧的第一补强结构及第二补强结构;
其中,所述第一补强结构与所述第二补强结构的制成材质均为铜箔,且所述第二补强结构用以与所述振动系统的导电端子电性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补强结构包括在所述发声区域呈网格状布设的第一铜线部;和/或,
所述第二补强结构包括在所述发声区域经多次弯折形成的第二铜线部。
可选地,所述发声薄膜的厚度为9~15μm;以及,
所述补强结构的厚度为15~20μm。
此外,为解决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平板扬声器,包括振动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振膜主体,所述振膜主体包括:
至少一发声薄膜,所述发声薄膜具有发声区域;以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傲声智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傲声智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76052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控制型平面应变试验机构
- 下一篇:分段可回收式高强预应力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