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品破乳化度自动测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764236.X | 申请日: | 2020-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1458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邬东立;王洁;张国鑫;竺赛威;范凯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28 | 分类号: | G01N33/28;G05D23/22;G06T7/13;G06T7/90;B01L7/02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张羽振 |
地址: | 311121 浙江省杭州市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品 乳化 自动 测定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品破乳化度自动测定装置,包括试样搅拌支撑臂、恒温玻璃水浴缸、试样搅拌桨、试样搅拌桨升降机构、旋转量筒架、视觉检测系统和IPC工业电脑;试样搅拌桨升降机构的滚珠丝杆与试样搅拌支撑臂配合连接,试样搅拌支撑臂下方设有试样搅拌桨,试样搅拌支撑臂上方安装有试样搅拌桨马达;恒温玻璃水浴缸包括水浴搅拌马达、浴缸上盖板、加热棒、玻璃浴缸、水浴搅拌桨、搅拌桨保护罩和热电偶。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利用视觉检测系统自动检测及定位原理,采用IPC工业电脑控制,代替人眼睛去完成识别、测量、判断等功能,可实现测定过程全程无人值守,提高了测定过程的自动化水平,提高了准确度和测试效率,并消除了人工误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试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品破乳化度自动测定装置。
背景技术
油品和水形成乳化液后再分成两相的能力称为破乳化度,油品的破乳化时间越短,它的抗乳化性越好,反之油品破乳化时间越长,它的抗乳化性就越差。
油质乳化使润滑油油膜受到破坏,散热性能变差,润滑油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要与水或水蒸气相接触,破乳化性能差的润滑油会使润滑性能变差,增大部件间的摩擦,引起局部过热,以至损坏机件;油中的水分会促进部件生锈、形成乳化油和产生油泥,严重时易引起轴承烧瓦故障,故润滑油的抗乳化性是衡量汽轮机润滑油优劣的一项重要指标。
目前,破乳化度的测定存在以下问题:油品破乳化度测定设备自动化程度较低,整个测试程序较多,需长时间等待和观察,需要实验员全程观察其油水分离情况并手工记录,测试效率较低,准确率有待提高。因此,开发一种油品破乳化度自动测定装置非常必要,以提高准确度和测试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油品破乳化度自动测定装置,以解决现有破乳化度测试费时费力及准确度的问题。
这种油品破乳化度自动测定装置,包括试样搅拌支撑臂、恒温玻璃水浴缸、试样搅拌桨、试样搅拌桨升降机构、旋转量筒架、视觉检测系统和IPC工业电脑;试样搅拌桨升降机构的滚珠丝杆与试样搅拌支撑臂配合连接,试样搅拌支撑臂下方设有试样搅拌桨,试样搅拌支撑臂上方安装有试样搅拌桨马达;恒温玻璃水浴缸包括水浴搅拌马达、浴缸上盖板、加热棒、玻璃浴缸、水浴搅拌桨、搅拌桨保护罩和热电偶;旋转量筒架包括量筒架伺服马达、同步带和同步带轮,同步带轮通过同步带与量筒架伺服马达相连,同步带轮上装有量筒;浴缸上盖板上固定有热电偶、量筒架伺服马达、进出水管路和搅拌桨保护罩,搅拌桨保护罩上安装有同步带轮、水浴搅拌马达和加热棒;量筒、进出水管路、加热棒、水浴搅拌桨、搅拌桨保护罩和热电偶伸入玻璃浴缸内;量筒下方对应设置视觉检测系统;IPC工业电脑与热电偶、加热棒、步进伺服马达、量筒架伺服马达、水浴搅拌马达、试样搅拌桨马达及视觉检测系统相连。
作为优选:试样搅拌桨升降机构包括步进伺服马达、联轴器、丝杆支座固定侧、滚珠丝杆、直线导轨、立板和丝杆支座支撑侧,滚珠丝杆依次通过丝杆支座固定侧和联轴器与步进伺服马达相连,滚珠丝杆和直线导轨分别安装在立板的正反面,直线导轨与试样搅拌支撑臂相配合,滚珠丝杆上端通过丝杆支座支撑侧支撑;试样搅拌桨升降机构还设有扭矩保护装置。
作为优选:搅拌桨保护罩下端固定在恒温玻璃水浴缸底部,上端通过固定桥臂固定于浴缸上盖板上;固定桥臂高于置于量筒固定座内的量筒顶部。
作为优选:旋转量筒架的同步带轮为环状,其外侧及内侧分别与浴缸上盖板及水浴搅拌马达底座间隙配合;同步带轮上安装有量筒固定座,量筒通过量筒固定座固定,清洗位量筒内为清洗液,测试位量筒内为样品;量筒固定座设有编码。
作为优选:同步带轮、水浴搅拌马达及加热棒均设置在搅拌桨保护罩上的环形平台上,水浴搅拌马达及加热棒共用底座并固定安装在环形平台上,同步带轮与环形平台相对滑动。
作为优选:旋转量筒架设置有原点,浴缸上盖板上对应设置有传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76423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单排插座
- 下一篇:激光危险气体遥测采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