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热分布均匀的沥青路面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1770744.9 | 申请日: | 2020-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7730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曾宪辉;李强;陆杨;李国芬;马翔;罗桑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C7/32 | 分类号: | E01C7/32;E01C19/02;E01C19/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37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布 均匀 沥青路面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属于路面结构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热分布均匀的沥青路面结构,由上至下依次包括降温上面层、高导热中面层以及吸热下面层;所述降温上面层厚度为3~5cm的彩色排水沥青混合料层,所述高导热中面层为含有破碎铜渣和氧化铝的高导热结构层,厚度为5~7cm;所述吸热下面层为含有复合相变材料的吸热结构层,厚度为7~9cm。本实用新型由不同功能的结构层组合,形成一种联动,能够主动调节温度场,使温度在结构内部均匀分布,降低各层温差,从根本上减少了高温病害的发生,缓解了城市热岛效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道路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分布均匀的沥青路面结构。
背景技术
高温病害是沥青路面的主要破坏形式之一,有研究表明,当路表温度达到55~60℃的范围内时,车辙就会以厘米级的速度发展。沥青路面为黑色,吸热率高,且多采用密集配沥青混合料,易吸热而难放热,使得夏季高温病害频发。
目前,针对沥青路面高温病害主要通过优化材料的方式,例如采用高模量沥青,添加纤维、抗车辙剂等,亦或是调整混合料的级配,但由于黑色沥青路面吸热量较大,性能提升有限,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浅色反射涂层、热阻式沥青混合料等,降低了道路结构的温度,但单纯的涂层式或热阻式路面在夏季高温时期温度仍然较高,且耐久性能和成本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许多学者也研究了导热沥青路面结构层,但导热方向并非单相传递,而是向四周传递,因此,导热路面结构层向下导热能力较为不稳定,需要进一步改进,以加快导热的稳定性和速率。路面内部结构的温度自上而下逐渐减小,温度分布很不均匀。在高温季节,路表温度能够达到70℃以上,中面层温度约为56℃,而下面层温度为45-50℃。路表大量吸收太阳辐射导致温度较高,易发车辙的中面层温度也较高,下面层则与中上面层温差较大,热量分布并不均匀。
因此,利用性能良好且成本较低的路面材料,合理组合不同功能的路面结构层,以制作出降温良好,导热快而稳定,热量分布均匀的沥青路面结构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主动降温的热分布均匀的沥青路面结构,各层结构分布合理,使路面结构的温度降低且各层温差较小,热分布均匀。
本实用新型原理在于:一种热分布均匀的沥青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由上至下依次包括降温上面层、高导热中面层以及吸热下面层;所述降温上面层厚度为3~5cm的彩色排水沥青混合料层,所述高导热中面层为含有破碎铜渣和氧化铝的高导热结构层,厚度为5~7cm;所述吸热下面层为含有复合相变材料的吸热结构层,厚度为7~9cm。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为:还包括铺设于所述降温上面层和高导热中面层之间的防水黏结层,厚度为1-4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实用新型由不同功能的结构层组合,形成一种联动,能够主动调节温度场,使温度在结构内部均匀分布,温差较小,从根本上减少了高温病害的发生,缓解了城市热岛效应。(2)本实用新型中降温上面层颜色浅,空隙率高,因此吸热率低,且能够快速散热。(3)本实用新型的高导热中面层掺入高导热材料提升导热能力,使中上面层热量快速传导至下面层,提高抗车辙能力。(4)本实用新型吸热下面层能够加速和稳定中上面层热量向下传导的能力,同时内部的复合相变材料可以减少或滞后高温峰值的出现。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路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林业大学,未经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77074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黄姜泥多级搅拌设施
- 下一篇:研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