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音响魔球灯有效
申请号: | 202021771057.9 | 申请日: | 2020-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71954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谢富粮;叶鑫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市御濠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10/00 | 分类号: | F21S10/00;F21V33/00;H04R9/06;H04R9/02 |
代理公司: | 广州永华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478 | 代理人: | 劳觅 |
地址: | 528478 广东省中山市横***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音响 魔球灯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音响和舞台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音响魔球灯。该种音响魔球灯包括外壳和装在外壳内的喇叭,所述外壳上开有供喇叭装入的开口,设有封盖盖住开口,在封盖盖住开口的状态下,外壳的开口端和封盖的围部既侧面接触又端面接触,从而形成至少两个相邻的接触面。该种音响魔球灯降低产生颤音的可能性,使得音质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音响和舞台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音响魔球灯。
背景技术
音响魔球灯用于增加音乐和舞台效果,受到广泛喜爱。现有的音响魔球灯为了便携和美观,一般设计得较为小巧,有的甚至设计成异形。但是由于过于追求美观与小巧,反而忽略了音质问题:发音腔的外壳和封盖的拼合处是平面,外壳和封盖拼合后只形成一个接触面,一旦接触面有较大缝隙,发音腔内的喇叭发声振动时带动空气产生的气流就会很容易从接触面的缝隙处漏出,从而产生颤音,导致音质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音响魔球灯,该种音响魔球灯降低产生颤音的可能性,使得音质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音响魔球灯,包括外壳和装在外壳内的喇叭,所述外壳上开有供喇叭装入的开口,设有封盖盖住开口,在封盖盖住开口的状态下,外壳的开口端和封盖的围部既侧面接触又端面接触,从而形成至少两个相邻的接触面。
进一步地,外壳的开口端内侧面局部凹陷形成具有端面和侧面的凹陷部,相应地封盖的围部侧面设有具有端面和侧面的陷入部,在封盖盖住开口的状态下,凹陷部和陷入部既侧面接触又端面接触,从而形成至少两个相邻的接触面。
进一步地,陷入部的纵截面形状为四边形,在封盖盖住开口的状态下,陷入部的两个相邻的面分别作为端面和侧面,分别与凹陷部的端面和侧面接触,从而形成两个相邻的接触面。
进一步地,封盖的围部侧面包括具有侧面的非陷入部,非陷入部的侧面与陷入部的端面相邻,在封盖盖住开口的状态下,外壳的开口端侧面的非凹陷部接触上述非陷入部的侧面,从而形成接触面。
进一步地,外壳的开口端侧面局部凹陷形成只具有端面的凹陷部,相应地封盖的围部侧面设有只具有端面的陷入部,在封盖盖住开口的状态下,凹陷部和陷入部端面接触形成一个接触面,且封盖的围部侧面包括具有侧面的非陷入部,非陷入部的侧面与陷入部的端面相邻,在封盖盖住开口的状态下,外壳的开口端的非凹陷部和上述非陷入部侧面接触形成另一个接触面,从而形成两个相邻的接触面。
进一步地,外壳形成魔球灯腔和喇叭腔,魔球灯腔位于喇叭腔上方,所述喇叭装在该喇叭腔内。
进一步地,开口开在外壳的底部,封盖上开有出声孔,喇叭设有发声口,发声口连通出声孔。
有益效果:封盖盖住开口时,外壳的开口端和封盖的围部既侧面接触又端面接触,从而形成至少两个相邻的接触面,因此外壳内的气流需要依次经过至少两个接触面后才能从喇叭腔内流出,增加了气流流出的难度,因此降低了产生颤音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是音响魔球灯的正视图;
图2是图1音响魔球灯沿A-A的剖面图;
图3是音响魔球灯除去充电电池、喇叭和封盖后的正视图;
图4是图2中B处放大图;
图5是下壳体和封盖从组装前到组装后的局部示意图;
图6是外壳倾斜后仰视视角时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市御濠照明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市御濠照明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77105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液压控制的汽车主动安全转向柱
- 下一篇:一种感温铅护套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