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空隙沥青混合料自清洁行为的室内加速模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771193.8 | 申请日: | 2020-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5932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刘连国;黄海明;丁晓峰;周浩;胡勇宾;高海斐;陈金虎;徐李莉;尤晓慧;徐翔;卞晟;刘连翔;丁桂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5/08 | 分类号: | G01N15/08;G01N17/00;G01N3/56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李倩 |
地址: | 210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隙 沥青 混合 清洁 行为 室内 加速 模拟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空隙沥青混合料自清洁行为的室内加速模拟装置,包括实验箱体、固定在实验箱体内的泄水试验台以及固定在泄水试验台两侧的喷淋机构,所述泄水试验台上设有定位机构;还包括固定在实验箱体上的纵向驱动机构、与纵向驱动机构驱动端固定连接的转动机构以及与转动机构转动轴固定连接的支架,支架上放置有荷载块,支架的端部连有试验轮;试验轮位于泄水试验台的上方。本实用新型实验装置可以模拟不同行车速度、轴重、温度以及紫外线强度条件下大空隙沥青混合料内部空隙的自清洁行为,从而可以从延长大空隙沥青混合料使用寿命的角度出发,为大空隙沥青混合料优化配比提供数据依据,为大空隙沥青混合料的使用场合及养护规划提出指导建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空隙沥青混合料自清洁行为的室内加速模拟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道路建设的不断发展,海绵城市理念正逐渐步入规划设计人员的视野,如南京市于2019年出台《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规定》,重点推进江心洲生态科技岛、丁家庄保障房片区的海绵试点项目建设。大空隙沥青混合料不仅可以满足抵御行车荷载重复作用的常规沥青路面要求,还能提供良好的排水降噪性能。使用大空隙沥青混合料做表面层形成排水路面,可实现降雨时雨水及时沿表层内部空隙侧向排出,有效减少路表水膜的形成,降低车辆滑移可能性,并减少了轮胎侧后方水雾,为后方驾驶员提供了更好的能见度,显著提高行车安全性。同时大空隙结构具有良好的降噪效果,当轮胎与路面接触产生“空气泵吸”效应时,被压缩的空气可以通过连通空隙快速扩散至路面内部,扩散过程中能够消耗部分能量,即从源头降低噪声强度。研究表明,大孔隙沥青路面一般比普通沥青路面减少雨天事故率76%,降低噪音3-8分贝。
大空隙沥青混合料必然成为今后沥青路面的发展趋势,而其排水降噪性能与其空隙率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随着路面使用时间增长,空气中的颗粒物、轮胎磨耗物等固体材料以及雨水中其他浑浊物在重力或雨水作用下聚集在沥青混合料的空隙中,导致沥青混合料实际空隙率下降,从而路面排水降噪性能将大幅降低甚至消失。因此,大空隙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恢复显得至关重要。
相关研究表明,行车轮胎与路面接触产生的“空气泵吸”效应可使路面空隙内聚集的污染物在剧烈振动下产生松动甚至冲出内部空隙,实现路面实际孔隙率逐渐恢复的效果,从而逐渐恢复排水、降噪性能,这就是大空隙沥青混合料内部空隙的“自清洁行为”。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模拟不同行车速度、轴重、温度、紫外线强度以及不同污染物浓度条件下大空隙沥青混合料内部空隙自清洁行为的实验装置。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大空隙沥青混合料自清洁行为的室内加速模拟装置,包括实验箱体、固定在实验箱体内的泄水试验台以及固定在泄水试验台两侧的喷淋机构,所述泄水试验台上设有定位机构;还包括固定在实验箱体上的纵向驱动机构、与纵向驱动机构驱动端固定连接的转动机构以及与转动机构转动轴固定连接的支架,支架上放置有荷载块,支架的端部连有试验轮;试验轮位于泄水试验台的上方。
其中,所述实验箱体内还设有紫外灯和加热装置。
其中,沥青混合料试件放置在泄水试验台上,所述泄水试验台上表面面积大于沥青混合料试件底面面积,泄水试验台上表面设有多个通孔结构,通孔结构与泄水试验台内腔体相通,泄水试验台内腔体通过管道与排水水箱连接。
其中,所述喷淋机构包括固定在泄水试验台侧边的立管以及固定在立管出水端的喷淋头,立管进水端通过管道与供水水箱连接,管道上设有提升泵。
其中,所述喷淋头与水平面的角度可调;喷淋头的喷淋方向对着泄水试验台。
其中,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固定在泄水试验台上的固定板、与固定板相对设置的移动板以及驱动移动板沿着泄水试验台作靠近固定板或远离固定板移动的液压缸;所述液压缸固定端固定在实验箱体内,所述液压缸驱动端与移动板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77119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于温度控制的反应釜
- 下一篇:一种涂装废气集成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