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散热外壳有效
申请号: | 202021771265.9 | 申请日: | 2020-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581912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发明(设计)人: | 曹祖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亿铭粤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H05K5/00;B32B27/36;B32B27/30;B32B27/06;B32B15/20;B32B15/09;B32B33/00;B32B7/12;B32B37/12;B32B38/00;B32B38/14;B32B37/10;B32B37/0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正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548 | 代理人: | 周善勇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新湖街道***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散热 外壳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散热外壳,属于散热外壳技术领域,该散热外壳为八层结构,各层次依次为:油墨层、镀膜层、UV纹理层、渐变色层、片材、散热片、PC材料和料米注塑层,所述散热片崁入PC材料的内侧,预先制作CTP版,并输出满版、局部网点:对印刷油墨进行调整配比,并按比例添加添加剂;将UV胶水倒到带有纹理模具上,放上材料,使用辊压机将整面UV纹理均匀的涂上一层UV胶水。本实用新型通过超声波崁入法、激光切割崁入法和CNC崁入法,将散热片置于在片材的中间位置处,从而使片材和散热片的整体厚度较薄,利于产品快速散热,且在相同的空间可以增加散热功率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客户也可在相同厚度产品通过优化后可以将降薄的厚度用于其他功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外壳及其制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散热外壳。
背景技术
传统散热外壳不具备散热功能或者散热功能在产品内部,散热功能差,且传统的散热外壳一般将散热功能放置在壳体的外侧或内侧位置,使散热片与外壳稍稍接触,从而使散热片与外壳的宽度较宽,不利于产品快速散热,同时在相同的空间内降低了散热功率,从而降低了散热效果,且现有的传统散热外壳在制造的过程中经过冷却的工序时,一般将工序冷却系统位于制造模具的外侧,然而由于散热片怕高温,高于60度会爆开,注塑料温为320度,到型腔内部至少有150度,从而降低了降温的速率,增加了工作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传统的散热外壳一般将散热功能放置在壳体的外侧或内侧位置,使散热片与外壳稍稍接触,从而使散热片与外壳的宽度较宽,不利于产品快速散热,同时在相同的空间内降低了散热功率,从而降低了散热效果,且现有的传统散热外壳在制造的过程中经过冷却的工序时,一般将工序冷却系统位于制造模具的外侧,然而由于散热片怕高温,高于60度会爆开,注塑料温为320度,到型腔内部至少有150度,从而降低了降温的速率,增加了工作时间的问题,提供一种散热外壳及其制造工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散热外壳,该散热外壳为八层结构,各层次依次为:渐变色层、UV纹理层、镀膜层、油墨层、片材、散热片、PC材料和料米注塑层,所述散热片崁入PC材料的内侧。
优选地,一种散热外壳制造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胶印颜色制作:预先制作CTP版,并输出满版、局部网点:对印刷油墨进行调整配比,并按比例添加添加剂;
步骤二,制作UV纹理:先将UV胶水倒到带有纹理模具上,放上材料,使用辊压机将整面UV纹理均匀的涂上一层UV胶水,并对涂抹有UV胶水的材料进行曝光,且曝光的主光谱在350nm-450nm,曝光3-5秒固化后将形成UV 胶水纹理的材料撕起来并将转印到片材上;
步骤三,颜色镀膜:将转印好的纹理片材放置到镀膜设备中,并在真空情况下使用蒸发以及溅射方式在纹理面进行颜色镀膜,并使纹理表面的颜色沉积,从而实现颜色镀膜;
步骤四,使用平板丝印机在产品电镀面丝印油墨:使用100-600目网版对电镀面进行油墨丝印,每丝印一次需要烘烤50-80°/10-60分钟,丝印2-8 次最后1次烘烤时间调整为60-85°/60-120分钟,直至产品完全干透;
步骤五,将油墨面与PC+散热片进行贴合:将粘合胶水倒入丝印油墨面片材边缘放上PC+散热片片材,使用辊压机将粘合胶水均匀涂上一层胶水后,并将两层材料完全粘合一起;
步骤六,将散热片崁入到PC以及玻纤材料的内部,其中散热片崁入工艺包括超声波崁入法、激光切割崁入法和CNC崁入法;
步骤七,高压成型:将片材以IR烘烤,且烘烤温度在150°-250°,使其片材变软达到可延展拉伸的程度,然后在以50MPA-120MPA高压吹出所需外型,并以公母模形式压出外型,从而得到成型片材;
步骤八,冲切:裁切余料便于放入注塑模具型腔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亿铭粤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亿铭粤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77126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摆动支腿及液压支撑结构
- 下一篇:一种自定位开路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