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指纹识别装置及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21773231.3 | 申请日: | 2020-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7240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精卓光显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德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81 | 代理人: | 万振雄;林玉旋 |
地址: | 231323 安徽省六***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指纹识别 装置 电子设备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指纹识别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指纹识别装置及电子设备,指纹识别装置包括背光模组、显示面板、第一导光板、发射器以及接收器,显示面板设于背光模组的出光侧,第一导光板设于背光模组内,发射器用于向第一导光板发射第一红外光线以在第一导光板中多次反射以扩散形成第二红外光线,一部分第二红外光线自第一导光板向显示面板出射,用于在显示面板放置有用户手指时,经用户手指的反射形成反射光线并射入第一导光板以在第一导光板中扩散并出射至接收器;另一部分第二红外光线自第一导光板出射至接收器,接收器用于接收反射光线以及另一部分第二红外光线并进行指纹识别。显示面板用于进行识别指纹的区域较大,用户使用体验较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指纹识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指纹识别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屏下指纹结构是通过在显示屏底部设置指纹识别模组,指纹识别模组的红外光发射器和接收器靠近设置,以使红外光发射器发射红外光线至用户手指并经用户手指反射至接收器,从而通过指纹传感器对接收器接收的红外光线进行处理以识别用户指纹。
然而,用户在进行指纹解锁时,需将手指按压至显示屏上对应红外光发射器和接收器的位置,以使手指将红外光发射器发射的红外光线反射至接收器,这导致用户手指按压显示屏的位置较为局限,显示屏上进行指纹识别的区域较小,用户使用体验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指纹识别装置及电子设备,显示面板上用于放置用户手指以识别指纹的区域较大,用户使用体验较佳。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指纹识别装置,所述指纹识别装置包括背光模组、显示面板、第一导光板以及发射器和接收器,所述显示面板设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侧,所述显示面板用于放置用户手指,所述第一导光板设于所述背光模组内,所述发射器用于向所述第一导光板发射第一红外光线,以使所述第一红外光线在所述第一导光板中扩散形成第二红外光线,一部分所述第二红外光线自所述第一导光板向所述显示面板出射,所述一部分所述红外光线用于在所述显示面板放置有用户手指时,经用户手指的反射形成反射光线并射入所述第一导光板,以使所述反射光线在所述第一导光板中扩散并出射至所述接收器;另一部分所述第二红外光线自所述第一导光板出射至所述接收器,所述接收器用于接收所述反射光线以及所述另一部分所述第二红外光线并进行指纹识别。
通过第一导光板使得第一红外光线在其中扩散形成第二红外光线,一部分第二红外光线自第一导光板向显示面板出射,并经用户的反射形成反射光线射入第一导光板,以使反射光线在第一导光板中扩散并出射至接收器,另一部分第二红外光线自第一导光板出射至接收器,从而接收器可接收反射光线及另一部分第二红外光线并进行指纹识别,采用第一导光板实现增大显示面板的指纹识别区域。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发射器和所述接收器间隔设置。
本实施例的发射器和接收器采用间隔设置的设计,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间隔的距离,调整显示面板的指纹识别区域的大小,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发射器靠近所述第一导光板的一端设置,所述接收器靠近所述第一导光板的另一端设置。
本实施例通过将发射器和接收器分别靠近第一导光板的两端设置,从而进一步增大显示面板的指纹识别区域。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包括框架,所述显示面板设于所述框架上,所述第一导光板设于所述框架内,所述发射器位于所述框架内或外,所述接收器位于所述框架内或外。
本实施例通过框架实现承载显示面板和第一导光板,且有利于该指纹识别装置应用至电子设备时,通过框架与电子设备实现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精卓光显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安徽精卓光显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77323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