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连接器端子及其连接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1774204.8 | 申请日: | 2020-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290818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吕俊成;谢贵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音电子(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11 | 分类号: | H01R13/11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张燕华 |
地址: | 215164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端子 及其 结构 | ||
一种连接器端子及其连接器结构,该端子包括一焊接部、至少一固定部、以及至少一悬臂部;其中,固定部一端连接于焊接部,而悬臂部由固定部另一端延伸而出,且悬臂部具有由一溃缩段与一接触端所构成的至少一悬臂端,其中接触端形成于溃缩段前端,且溃缩段与接触端的侧缘为断料面;借此可使悬臂端在受到不当插入而变形时,会顺着溃缩段延伸方向向后溃缩,故不会使其接触端偏离原本的接触位置,并仍可持续与对接连接器作接触连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与一种电连接器有关,尤指一种连接器端子及其连接器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应用于连接器上的端子,对于其接触端的成型方式主要有下料式与折弯式二种。其中下料式指端子由金属板件冲制成型后,其接触端的部位已不需要再通过折弯等制程即可成型;而折弯式则是下料冲制后仍需再经由折弯的制程,使其接触端构成类似勾状。
然而,下料式端子虽然在成型上比较方便与快速,但在作为悬臂式的端子上往往也有其缺点。例如一般连接器在使用上皆是以端子的延伸方向相对插入,所以如果使用者插入的方向或位置不对,即有可能造成端子受撞击而变形;而下料式端子因其上、下缘即为冲制时的断料面,所以受撞击后端子会朝侧向弯曲,因而使其接触端的位置偏离了原本预计在端子延伸的方向上,以致使该端子立即失去与对接连接器作端子接触的连接功效。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为改善并解决上述的缺失,乃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失的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连接器端子及其连接器结构,其利用折弯式的悬臂端子在冲制时的断料面位于侧向处,从而使得端子在受到使用者不当的插入等动作时,所受的变形方向会顺着端子本身的延伸方向而向后溃缩,因此并不会使其接触端偏离原本设计作为接触的位置,而能使该端子仍可持续与对接连接器作接触连接。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接器端子,其中,包括:一焊接部;至少一固定部,一端连接该焊接部;以及至少一悬臂部,由该固定部另一端延伸而出,且该悬臂部具有由一溃缩段与一接触端所构成的至少一悬臂端,其中该接触端形成于该溃缩段前端,且该溃缩段与该接触端的侧缘为断料面。
上述的连接器端子,其中,该焊接部延伸一横向延伸的分歧端,且于该分歧端两侧分别形成一所述固定部与一所述悬臂部。
上述的连接器端子,其中,该固定部上、下缘分别设有呈凹凸状的咬合缘。
上述的连接器端子,其中,该悬臂部更具有一分叉段,并由该分叉段分叉而出两个所述悬臂端。
上述的连接器端子,其中,该两个所述悬臂端由该分叉段经折弯而彼此呈上、下间距配置。
一种连接器结构,其中,包括:一绝缘本体,该绝缘本体前端形成一插口;以及至少一端子,设于该插口内的该绝缘本体内部,且该端子具有一焊接部、至少一固定部、以及至少一悬臂部,该固定部一端连接该焊接部,该悬臂部由该固定部另一端延伸而出,且该悬臂部具有由一溃缩段与一接触端所构成的至少一悬臂端,其中该接触端形成于该溃缩段前端,且该溃缩段与该接触端的侧缘为断料面;其中,该悬臂端沿着该插口的深度方向延伸。
上述的连接器结构,其中,该焊接部延伸一横向延伸的分歧端,且于该分歧端两侧分别形成一所述固定部与一所述悬臂部。
上述的连接器结构,其中,该固定部上、下缘分别设有呈凹凸状的咬合缘。
上述的连接器结构,其中,该悬臂部更具有一分叉段,并由该分叉段分叉而出两个所述悬臂端。
上述的连接器结构,其中,该两个所述悬臂端由该分叉段经折弯而彼此呈上、下间距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音电子(中国)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信音电子(中国)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77420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铸管台车用多功能铸管举升装置及铸管台车
- 下一篇:滑盖式连接座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