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差壳冲砂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1777370.3 | 申请日: | 2020-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402334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付志平;张小强;孟祥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乔治费歇尔金属成型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9/02 | 分类号: | B22C9/02;B22C9/08;B22C9/10;B22C9/2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冲砂 结构 | ||
本实用公开了一种新型差壳冲砂结构,包括上模、下模,所述上模设于下模上方,在上模圆周方向上对立设有两个冒口颈,两个冒口颈与上模中孔垂直。本实用新型上下模对调,传统差壳冲砂结构是上模在下模下方,会导致上模内的砂芯定位不佳,易造成表面缺陷,从而导致成本上升,另一方面是砂芯放置在下方时,作业人员不好下芯,作业不方便,本实用新型将上模设于下模上方,方面作业人员下芯,同时对补缩更有利,冒口颈与原始位置旋转90度,在法兰面窗口处进浇,更加有利于充型和补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涉及乘用车差速器壳体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差壳冲砂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差速器壳体几何形状的复杂性,往往导致制造工艺并不是非常理想,其中冲砂和缩松是最常见的不良。而一般的铸造厂很难做到都兼顾,尚未在缩松与冲砂之间找到平衡点,常规的冲砂模具结构不利于砂芯的定位和补缩。大部分放置砂芯在模具的上模,砂芯定位不佳,易造成表面缺陷,从而导致成本上升;缩松不稳定,而且解决缩松比较困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合理的设计了冲砂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差壳冲砂结构,包括上模、下模,所述上模设于下模上方,在上模圆周方向上对立设有两个冒口颈。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两个冒口颈与上模中孔垂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的有益效果:
上下模对调,传统差壳冲砂结构是上模在下模下方,会导致上模内的砂芯定位不佳,易造成表面缺陷,从而导致成本上升,另一方面是砂芯放置在下方时,作业人员不好下芯,作业不方便,本实用新型将上模设于下模上方,方面作业人员下芯,同时对补缩更有利,冒口颈与原来位置旋转90度,在法兰面窗口处进浇,更加有利于充型和补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冲砂结构示意图;
图2为传统冲砂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上模结构示意图。
图4为传统冲砂结构上模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模、2下模、3冒口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参照图1,本实用一种新型差壳冲砂结构,包括上模1、下模2,所述上模1设于下模2上方,在上模1圆周方向上对立设有两个冒口颈3,参照图2为传统差壳冲砂结构上模1在下模2下方,这样设置会导致上模内的砂芯定位不佳,易造成表面缺陷,从而导致成本上升,另一方面是砂芯放置在下方时,作业人员不好下芯,作业不方便,本实用新型将上模设于下模上方,方面作业人员下芯,同时对补缩更有利;
参照图3,为上模1冒口颈3位置,两个冒口颈3与上模中孔垂直设置,冒口颈与原来传统上模2冒口颈3位置旋转90度,铸造时在法兰面窗口处进浇,更加有利于充型和补缩。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乔治费歇尔金属成型科技(昆山)有限公司,未经乔治费歇尔金属成型科技(昆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77737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