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燃料组件啜吸密封室开关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1778588.0 | 申请日: | 2020-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8831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7 |
发明(设计)人: | 郝庆军;石中华;龚雪琼;崔建新;周政;廖昌斌;程檀;邹森;许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核武汉核电运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21C17/04 | 分类号: | G21C17/04;G21C17/00 |
代理公司: | 核工业专利中心 11007 | 代理人: | 王朋 |
地址: | 430223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料 组件 密封 开关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核电维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燃料组件啜吸密封室开关系统。本公开实施例为各啜吸筒配备应急脱开机构,可以在紧急情况下人工实现密封盖的快速开启,确保装置在检测工作的整体安全性。此外,各啜吸筒的密封盖通过沿啜吸筒上开口平台滑动开启、闭合,结构简单可靠,有效避免转动开合式结构的卡涩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核电维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燃料组件啜吸密封室开关系统。
背景技术
核燃料组件是核电站反应堆堆芯主要组成部分,其燃料棒包壳内部的燃料芯块通过链式裂变反应产生热量用于发电,裂变过程中同时释放出中子和γ射线并产生放射性裂变产物。燃料棒包壳作为防止放射性物质外泄的第一道也是最重要的屏障,容纳燃料运行中产生的全部裂变产物。
燃料组件长期处于高温、高压、辐射的工作环境,因温度、压力、辐照和热应力和燃料棒制造缺陷等多因素的共同作用,部分组件可能发生破损,一旦包壳破损放射性裂变产物将进入一回路系统,影响系统回路的安全性,可能导致核电厂停机或降低功率运行,必须针对燃料组件进行破损检测。
针对燃料组件破损泄漏检测主要采用在线啜吸和离线啜吸两种方法,在线啜吸与反应堆换料同步实施,定性判断燃料组件是否破损;离线啜吸通过将燃料组件吊装至专用水下装置,收集破损燃料组件的放射性气体或液体,定量测量判断燃料组件的破损状况。目前国内在用的离线啜吸均采用加热包容燃料组件的隔离密封装置,加速破损燃料组件棒中的放射性产物外溢,通过检测装置收集分析外溢的放射性产物进行分析判断的技术方案。真空离线啜吸技术能够更有效的对燃料组件的破损情况进行检测。因此,需要在真空离线啜吸检测时对燃料组件进行有效的固定隔离。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燃料组件啜吸密封室开关系统,所述燃料组件啜吸密封室开关系统包括:托架、多个啜吸筒以及多个脱开机构;
所述多个啜吸筒固定设置在所述托架中,每个啜吸筒用于放置燃料组件;
每个啜吸筒顶端设置密封盖和执行元件,该执行元件的固定端与该啜吸筒的侧壁固定连接,该执行元件的活动端与密封盖固定连接,该啜吸筒顶端开口周围的平台设置导轨,该执行元件在被驱动的情况下,能够带动该密封盖沿该导轨运动,以密封或敞开该啜吸筒的开口;
每个脱开机构与一个啜吸筒的密封盖连接,每个脱开机构能够牵引连接的密封盖移动以敞开该密封盖密封的啜吸筒开口。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脱开机构包括定滑轮、动滑轮、导向槽、拉环、支架和牵引绳,
在每个脱开机构中,该脱开机构的支架固定连接在所述托架的内侧,该支架上开设竖直的导向槽,该脱开机构的动滑轮连接在该导向槽内,并能够沿该导向槽移动,该脱开机构的定滑轮固定连接在该支架下端,该定滑轮位于该动滑轮下方;
该脱开机构的拉环设置在该动滑轮上方,该脱开机构的牵引绳一端固定连接在该支架上,该牵引绳依次绕过动滑轮和定滑轮,该牵引绳的另一端与该脱开机构对应的密封盖固定连接;
向上拉动该拉环能够带动该动滑轮沿该导向槽向上移动,进而通过该牵引绳牵引连接的密封盖移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脱开机构的支架包括第一半部和第二半部,该第一半部和第二半部均竖直设置,并固定连接在所述托架内侧;
该第一半部和第二半部均开设导向槽,该脱开机构的动滑轮设置在该第一半部和该第二半部之间,该动滑轮的转轴的一端插设在该第一半部的导向槽内,该动滑轮的转轴的另一端插设在该第二半部的导向槽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脱开机构的定滑轮固定连接在该脱开机构支架的第一半部和第二半部之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脱开机构中,该脱开机构的定滑轮位于该脱开机构动滑轮的正下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核武汉核电运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核武汉核电运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77858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