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输液港底座定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780910.3 | 申请日: | 2020-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331242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徐小干;戴正银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5/14 | 分类号: | A61M5/14;A61M5/158 |
代理公司: | 南京思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88 | 代理人: | 苗建 |
地址: | 21002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输液 底座 定位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输液港底座定位装置,它包括有底板(2),所述底板(2)上设有立杆(1),所述底板(2)上至少设有一道可供输液港针头通过的开口槽(3),所述开口槽(3)开口位置为从底板(2)的侧边处向中心处延伸,所述立杆(1)包括有支撑杆(101)和侧向杆(102),上述开口槽(3)处于支撑杆(101)一侧,所述侧向杆(102)处于所述支撑杆(101)的另一侧,所述支撑杆(101)和侧向杆(102)形成的夹角中设有按压板(4)。本实用新型中的按压板和侧向杆方便操作人员向下方和向侧方用力,使底座位置稳定,而立杆则可以完全避免医务人员在进行拔针操作时手被针头刺伤的情况,非常安全可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输液港底座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输液港是一种完全植入人体内的闭合输液装置,包括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导管部分及埋植于皮下的注射座,适用于各种需长期接受化疗的患者,以及需要长期静脉营养、反复输注抗生素、反复抽血等患者。当需要拔针的时侯,目前的医护人员通常是一只手按在输液港的港座处,另一只手进行拔针,但由于输液港的港座是埋植在皮肤下,所以港座处皮肉的弹性会给拔针的操作带来一定的影响。因为不易受力,很多时侯不能快速完成拔针操作,这样就会给患者多一些疼痛感。并且由于拔针向上的惯性动作,有时还会出现医务人员固定底座的手被针头刺伤的情况。
目前市面上还没有一种专门用于固定输液港底座的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方便医护人员对输液港进行快速拔针操作且不会出现针刺伤的输液港底座定位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输液港底座定位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有底板,所述底板上设有立杆,所述底板上至少设有一道可供输液港针头通过的开口槽,所述开口槽开口位置为从底板的侧边处向中心处延伸,所述立杆包括有支撑杆和侧向杆,上述开口槽处于支撑杆一侧,所述侧向杆处于所述支撑杆的另一侧,所述支撑杆和侧向杆形成的夹角中设有按压板。
所述底板呈圆片状,且水平设置,所述立杆竖向设置在底板上。
所述按压板与底板平行设置。
所述按压板在支撑杆上自上而下设有两组。
所述开口槽设有两个,它们对称位于支撑杆的两侧,对应地,所述侧向杆也设有两个,且也是对称位于支撑杆的两侧。
所述支撑杆和侧向杆相互垂直,使立杆呈十字形。
所述立杆的顶部还设有顶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有:
结构简单实用,能帮助医护人员快速完成拔针操作,减轻患者负担,也提高了操作效率。本实用新型中的按压板和侧向杆方便操作人员向下方和向侧方用力,可使输液港的针头到达开口槽中,而立杆不仅是起到支撑整体结构的作用,保证针头能进入到开口槽中,还可以完全避免医务人员在进行拔针操作时手被针头刺伤的情况,非常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向杆较宽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设置顶板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立杆;2、底板;3、开口槽;4、按压板;5、顶板;101、支撑杆;102、侧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78091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隐藏式座椅的多功能护栏
- 下一篇:一种高强度抗冲击铝材生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