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精准测量的额温枪有效
申请号: | 202021782061.5 | 申请日: | 2020-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0926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颜三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颜三健 |
主分类号: | G01J5/00 | 分类号: | G01J5/00;G01J5/02 |
代理公司: | 广东有知猫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681 | 代理人: | 吴鸣 |
地址: | 419300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精准 测量 额温枪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精准测量的额温枪,包括额温枪本体、测距杆、限位罩和测量开关,所述额温枪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池仓,且电池仓的顶部左侧铰接有盖板,并且盖板右侧底部贯穿设置于电池仓的右侧顶部,所述电池仓的右侧顶部外壁上贯穿设置有主拉杆,且电池仓内的主拉杆外壁上固定连接有主弹簧,所述额温枪本体的正表面上设置有按键区,且额温枪本体的右侧设置有显示屏,并且额温枪本体的底部右侧铺设有防滑橡胶。该可精准测量的额温枪,通过可延长的测距杆对测量时的长度进行把控,使得在对人体测量时能够达到最佳测量环境,而且通过顶部的电池仓的使用,保障不间断测量时额温枪的持续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额温枪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精准测量的额温枪。
背景技术
额温枪是针对量测人体额温基准设计,使用简单方便快捷,不需接触人体皮肤,避免交叉感染,通过额温枪的使用,能够免去温度计的所需长时间的夹持测量,加快测量效率以及准确性。
然而现有的额温枪通常是通过红外线感应测量人体温度,每次测量都需要控制测量距离,距离不同时也会产生一定的误差,且测量时通常在室外暴露环境下,室外气温和空气流动通常对测量结构也有着比较大的影响,最终导致测量不准确,影响正确测量温度。
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在原有额温枪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精准测量的额温枪,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现有的额温枪通常是通过红外线感应测量人体温度,每次测量都需要控制测量距离,且室外气温和空气流动通常对测量结构也有着比较大的影响,最终导致测量不准确,影响正确测量温度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精准测量的额温枪,包括额温枪本体、测距杆、限位罩和测量开关,所述额温枪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池仓,且电池仓的顶部左侧铰接有盖板,并且盖板右侧底部贯穿设置于电池仓的右侧顶部,所述电池仓的右侧顶部外壁上贯穿设置有主拉杆,且电池仓内的主拉杆外壁上固定连接有主弹簧,所述额温枪本体的左侧上方固定连接有测距杆,且测距杆的左侧内部贯穿安装有延长杆,并且测距杆的顶部左侧贯穿安装有副拉杆,而且测距杆内部的副拉杆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副弹簧,所述延长杆的外壁上设置有刻度表,且延长杆的左侧顶端固定连接有接触橡胶,所述额温枪本体的左侧中部固定连接有限位罩,且限位罩的左侧顶部通过连接块与延长杆的左侧底部固定连接,并且限位罩的内部设置有测量块,所述额温枪本体的正表面上设置有按键区,且额温枪本体的右侧设置有显示屏,并且额温枪本体的底部右侧铺设有防滑橡胶,而且额温枪本体的底部左侧设置有测量开关。
优选的,所述盖板的长度与电池仓的长度相等,且盖板的右侧底部为“J”字型结构设置,并且电池仓内部的主拉杆长度大于电池仓内部盖板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主弹簧与副拉杆均为“王”字型结构设置,且主弹簧与电池仓之间相互垂直,并且副拉杆与测距杆之间相互垂直。
优选的,所述延长杆的顶部等间距设置有隔离块,且延长杆的顶部与测距杆内部贯穿副拉杆之间为弱磁性吸附,并且延长杆的左侧宽度与右侧宽度大于延长杆的宽度。
优选的,所述限位罩为圆形设置,且限位罩的横向中心轴线与测距杆的横向中心轴线相互平行。
优选的,所述限位罩的直径大于测量块的直径,且限位罩与测量块横向同轴分布,并且限位罩与额温枪本体之间相互平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可精准测量的额温枪,通过可延长的测距杆对测量时的长度进行把控,且对测量块进行防风防气流的保护,使得在对人体测量时能够达到最佳测量环境,而且通过顶部的电池仓的使用,保障不间断测量时额温枪的持续性;
1.手动将主拉杆向后拉出,将盖板翻转脱离电池仓内部,之后取出电池仓内部的电池,同时主拉杆通过主弹簧的延展性发生自动复位,使得在使用和不使用的时候防止电池长时间的接电对额温枪本体发生侵蚀,让拆卸下的电池得到较好的保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颜三健,未经颜三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78206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