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开口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1783351.1 | 申请日: | 2020-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340595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程妮凤;孙则武;闵芳;张媛;黎东艳;李开艳;李夏煌;何晓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蒙自市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24 | 分类号: | A61B1/24 |
代理公司: | 昆明合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3210 | 代理人: | 牛林涛 |
地址: | 661100 云南省红***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开口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新型开口器,具体涉及医疗工具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开口器,通过设计由下咬合体、上咬合体、支撑柱组成,所述下咬合体和上咬合体形状结构相同,均为人体牙齿解剖结构设置,下咬合体和上咬合体通过支撑柱连接上咬合体一体成型,所述下咬合体底端,上咬合体顶端分别开有放置牙齿的凹槽;通过设计软质硅胶咬合体,咬合体能够包住牙齿,通过设计支撑柱,支撑柱柱共设有两根,连接上下咬合体,对上下排牙齿进行支撑,能有效撑开口腔,在不伤害患者口腔的前提下,保证给医护人员的检查留出足够有效的空间,对内镜起到了保护作用,且保证患者不会误吞。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开口器。
背景技术
在医院,医护人员有时需要从口腔进入咽喉部为患儿或成年患者进行检查、取异物等。
目前存在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患者会因为恶心感自主闭嘴,这非常容易造成镜身的损伤,也不利于检查的继续;同时市面上的开口器并不能较好的适配电子喉镜检查。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开口器,通过设计下咬合体、上咬合体、支撑柱,解决了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新型开口器,由下咬合体、上咬合体、支撑柱组成,所述下咬合体和上咬合体形状结构相同,均为人体牙齿解剖结构设置,下咬合体和上咬合体通过支撑柱连接上咬合体一体成型,支撑柱材料为刚性材质,能抵住上下两排牙齿,保持开口状态,所述下咬合体底端,上咬合体顶端分别开有放置牙齿的凹槽,牙齿放入后,咬合体包住牙齿,能保护牙龈不受损,所述下咬合体、上咬合体左右边缘与口腔黏膜接触处均倒有圆角。
作为另一种方式,所述凹槽上表面设有防滑纹路。
作为另一种方式,所述下咬合体、上咬合体材料为硅胶材质。
作为另一种方式,所述支撑柱共设有两根,分别处于咬合体中间偏左右位置,且二者对称。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新型开口器:
通过设计软质硅胶咬合体,咬合体能够包住牙齿,通过设计支撑柱,支撑柱柱共设有两根,连接上下咬合体,对上下排牙齿进行支撑,能有效撑开口腔,在不伤害患者口腔的前提下,保证给医护人员的检查留出足够有效的空间,对内镜起到了保护作用,且保证患者不会误吞。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新型开口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新型开口器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下咬合体,101-圆角,2-上咬合体,201-凹槽,202-防滑纹路,3-支撑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2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蒙自市人民医院,未经蒙自市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78335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端头线体装配装置
- 下一篇:一种压紧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