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蓄电池密封圈安装的压套有效
申请号: | 202021783684.4 | 申请日: | 2020-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278354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发明(设计)人: | 宋宇杰;扬新明;张利棒;刘莉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轰达电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4 | 分类号: | H01M10/04;H01M50/186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李佼佼 |
地址: | 2365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蓄电池 密封圈 安装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蓄电池密封圈安装的压套,涉及蓄电池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压套;压套为管状结构;压套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环;固定环活动穿插有连接柱;连接柱上端连接有挡圈;连接柱下端贯穿固定环并连接有导柱;导柱与压套内壁间隙配合;连接柱套设有弹簧;弹簧下端与导柱上端面抵靠,且上端与固定环下表面抵靠,使得导柱下端伸出压套。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导柱,利用导柱进行密封圈固定,再通过压套将导柱上的密封圈压入端极柱上,提高了密封圈放置的便利性,解决了现有人工放置密封圈不便,影响生产效率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蓄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蓄电池密封圈安装的压套。
背景技术
蓄电池在生产装配工序中,需要对端极柱采用密封圈密封。现有多采用人工用套筒方式压入密封圈,不但效率低,而且常常出现压不到位问题,由于密封圈压入过程中受到外界的摩擦力不均,导致密封圈受力翻边压入,进固化窑中受高温膨胀上翘,产生缝隙漏底胶,带来电池质量隐患。
如中国发明CN201610587773.3,公开了一种蓄电池密封圈压力器,通过凹凸轮与震动头的凸凹面触碰并相对旋转,产生震动和冲击,并通过压力套使密封圈均匀受力下压,实现将密封圈压入到位,且操作方便快捷,降低劳动强度,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但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密封圈安装时,仍需手动先将密封圈套在端极柱上端,由于受到蓄电池蓄盖的影响,密封圈放置时仍十分不便,影响生产效率。
因此,亟待对现有的蓄电池密封圈安装装置进行改进,以提高了密封圈安装的便利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蓄电池密封圈安装的压套,通过设置导柱,利用导柱进行密封圈固定,再通过压套将导柱上的密封圈压入端极柱上,提高了密封圈放置的便利性,解决了现有人工放置密封圈不便,影响生产效率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用于蓄电池密封圈安装的压套,包括压套;所述压套为管状结构;所述压套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活动穿插有连接柱;
所述连接柱上端连接有挡圈;所述连接柱下端贯穿固定环并连接有导柱;所述导柱与压套内壁间隙配合;所述连接柱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下端与导柱上端面抵靠,且上端与固定环下表面抵靠,使得导柱下端伸出压套。
进一步地,所述压套下端面与内壁交汇处开设有环形槽。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槽内侧面横截面形状为弧形。
进一步地,所述导柱周侧面开设有用于密封圈固定的环形沟槽。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柱下端与导柱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压套活动穿插连接柱,利用连接柱连接导柱,通过将密封圈套设在导柱上,在通过压套将密封圈压入蓄电池的端极柱上,从而避免了需要人工现将密封圈套设在端极柱端部的过程,有效的提高了密封圈安装的便利性,提高了整体的生产效率。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蓄电池密封圈安装的压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轰达电源有限公司,未经安徽轰达电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78368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数码显示屏组合封边结构
- 下一篇:一种定位抽酸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