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防治压力性损伤的气管导管可固定保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783933.X | 申请日: | 2020-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2025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张敏丽;杨星智;孙博;刘宸麟;张友恩;姜远;王瑛;白建海;杨美滋;楚烨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州市中心医院(台州学院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6/04 | 分类号: | A61M16/04;A61M2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叶培辉 |
地址: | 318000 浙江省台***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防治 压力 损伤 气管 导管 固定 保护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应用于防治压力性损伤的气管导管可固定保护装置,包括额部充气枕,充气导管一端与额部充气枕的一侧固定连接,并延伸至额部充气枕的内部,单向充气阀一端与充气导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鼻梁连接带一端与额部充气枕的底端固定连接,鼻翼防压充敷料上端与鼻梁连接带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气管导管固定胶带一端与鼻翼防压充敷料的底端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降低气管导管旁皮肤压力性损伤的发生几率,给予气管导管整体性固定保护,避免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能够便捷且可靠安全的固定气管导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卫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应用于防治压力性损伤的气管导管可固定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代外科学的迅猛发展离不开当代麻醉学的支撑与保障。作为围术期重要组成部分,静脉复合型全身麻醉已成为当下主流的麻醉方式。而在静脉复合型全身麻醉状态下患者必须通过置入气管导管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才能保证患者正常的循环氧合,换而言之气管导管就是术中患者的“生命线”。而长时间置入气管导管对于皮肤粘膜的压力性损伤发生几率呈正相关态势,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防治气管导管旁皮肤压力性损伤的解决方对策。
现有产品多针对于危重症患者长期气管插管的皮肤粘膜保护,因手术过程存在着较高的无菌规范和体位要求,管道不能随时改变,所以上述产品不适用于手术期间的气管导管旁皮肤粘膜的保护。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防治压力性损伤的气管导管可固定保护装置,能够降低气管导管旁皮肤压力性损伤的发生几率,给予气管导管整体性固定保护,避免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能够便捷且可靠安全的固定气管导管。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应用于防治压力性损伤的气管导管可固定保护装置,其包括:
额部充气枕;
充气导管,一端与所述额部充气枕的一侧固定连接,并延伸至所述额部充气枕的内部;
单向充气阀,一端与所述充气导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鼻梁连接带,一端与所述额部充气枕的底端固定连接;
鼻翼防压充敷料,上端与所述鼻梁连接带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气管导管固定胶带,一端与所述鼻翼防压充敷料的底端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应用于防治压力性损伤的气管导管可固定保护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气管导管固定胶带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气管导管固定胶带相对于与所述鼻翼防压充敷料的中轴线对称。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应用于防治压力性损伤的气管导管可固定保护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额部充气枕的长度为8cm,宽度为4cm,所述充气导管的直径为0.3cm,所述单向充气阀的长度为1cm。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应用于防治压力性损伤的气管导管可固定保护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鼻梁连接带的长度为3cm,宽度为1.5cm。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应用于防治压力性损伤的气管导管可固定保护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鼻翼防压充敷料的长度为5cm,上端宽度为2cm,下端宽度为4cm,所述气管导管固定胶带形状为的直径为15cm的弧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州市中心医院(台州学院附属医院),未经台州市中心医院(台州学院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78393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煤气灶余热收集利用器
- 下一篇:一种基于玻璃轻石的射流增氧式微生态滤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