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多类架构数据采集的中继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1784971.7 | 申请日: | 2020-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2790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张立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华图测控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7/155 | 分类号: | H04B7/155;H04Q1/02;H04Q1/08;B01D46/10;B01D46/42 |
代理公司: | 合肥鸿知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80 | 代理人: | 王金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架构 数据 采集 中继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继器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用于多类架构数据采集的中继器,包括中继器本体,所述中继器本体接口处设置有遮挡组件;所述中继器本体的外壳上开设有出风口,且出风口处设置有过滤组件;所述中继器本体的顶部活动套接有散热片,所述散热片的顶部设置阻挡组件。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多类架构数据采集的中继器,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过滤组件,一方面起到了散热的作用,另一方面起到了便于拆卸清洁的作用;通过设置遮挡组件,减少灰尘散落至接口处,以使得数据传输稳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继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多类架构数据采集的中继器。
背景技术
中继器是工作在物理层上的连接设备,适用于多类架构数据网络的互连,主要功能是通过对数据信号的重新发送或者转发,来扩大网络传输的距离,中继器是对信号进行再生和还原的网络设备:OSI模型的物理层设备。
而现有的中继器在使用时无防尘机构,长时间使用使得接口处积累灰尘,接头插入时,由于灰尘影响数据的传输,同时散热孔处易积累灰尘,不易清洁。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中提出一种用于多类架构数据采集的中继器。
实用新型内容
(一)实用新型目的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多类架构数据采集的中继器,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过滤组件,一方面起到了散热的作用,另一方面起到了便于拆卸清洁的作用;通过设置遮挡组件,减少灰尘散落至接口处,以使得数据传输稳定。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多类架构数据采集的中继器,包括中继器本体,所述中继器本体接口处设置有遮挡组件;
所述中继器本体的外壳上开设有出风口,且出风口处设置有过滤组件;
所述中继器本体的顶部活动套接有散热片,所述散热片的顶部设置阻挡组件。
优选的,所述遮挡组件由导向板和遮挡罩组成,所述导向板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导向板固定安装在中继器本体接口处,所述导向板上开设有导向槽,且遮挡罩滑动设置在导向槽的内部,所述遮挡罩的端部伸入导向槽的内部,并与导向槽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过滤组件由螺丝、滤网和安装条组成,所述滤网放置在中继器本体出风口处,所述安装条固定安装在滤网上,所述安装条通过螺丝与中继器本体的外壳连接。
优选的,所述阻挡组件由遮挡板和长条组成,所述遮挡板的底部与散热片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长条固定安装在遮挡板上,且长条的底部与中继器本体的顶部接触。
优选的,所述散热片等间距均匀设置多个。
优选的,所述遮挡板与长条均选用金属材质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在将插头插至中继器本体插口处时,则在竖直方向移动遮挡罩,使得遮挡罩沿着导向板滑动,利于将插头插入至中继器本体插口处,插头插入后,则将遮挡罩移至初始位置,对遮挡罩对中继器本体插口处起到了遮挡灰尘的作用,减少灰尘附着在中继器本体插口处,使得数据稳定传输;滤网起到了阻挡灰尘和对中继器本体内部热量散热的作用,在灰尘积累过多时,通过拆卸螺丝,利于将其拆卸下,从而达到了便于清洁的作用;在遮挡板的作用下,起到了遮挡灰尘,减少灰尘散落至中继器本体上的现象,通过设置散热片、遮挡板和长条,同样起到了热传导散热的作用,以提高散热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多类架构数据采集的中继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多类架构数据采集的中继器中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华图测控系统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华图测控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78497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携式多通道无纸记录仪
- 下一篇:一种电机控制器接线盒安装定位装置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