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用在硬质河床中的临时桩有效
申请号: | 202021787895.5 | 申请日: | 2020-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37095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龚念安;曹佃松;樊世玉;高雪刚;夏磊;车瑞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六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38 | 分类号: | E02D5/38;E02D1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纽乐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10 | 代理人: | 范赤 |
地址: | 30016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 硬质 河床 中的 临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在硬质河床中的临时桩,包括钢管,还包括桩孔,所述桩孔内填充有河砂,所述河砂上表面由混凝土覆盖,所述钢管下端垂直立于所述桩孔底部并穿过所述河砂和混凝土,所述钢管上端伸出水面。所述混凝土与钢管固定连接,所述混凝土采用对称浇筑。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临时桩下端深入地层中,增强了桩的稳定性,提高了抗洪水冲击及抗漂浮物撞击的能力;钢管绝大部分插入在密实的河砂中,护砂混凝土厚度也较薄,仍旧能利用沉桩设备对钢管实施回收,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在拆除过程中无需进行水下切割与破除,实施过程更加安全可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中的临时桩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应用在硬质河床中的临时桩。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桥梁建设呈现蓬勃态势,大尺度桥梁逐年攀升,在桥梁建设实施过程中,水中临时性作业平台应用广泛,然而基础的稳定性在平台安全中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目前,在河道中桩基础一般采用的是钻孔灌注桩及振动沉管桩。钻孔灌注桩能够应用于各类地质当中,但在后续的河道恢复时,桩身需在水下破除或切割才能拆除,实施起来较为困难且危险;振动沉管桩适用于地质较软的软土层、黏土层及砂性土层,但不适合岩层或者有孤石存在的地质条件。
我单位在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南门大桥建设中,需修建水中临时支墩支撑梁片。但由于汀江河床覆盖泥砂层薄,且覆盖层下为泥岩地质,临时支墩基础施工较为困难。若临时支墩基础采用振动沉管桩,则桩身无法嵌入硬质的泥岩层,仅靠泥砂层无法满足在洪水冲击下的稳定安全要求;若采用钻孔灌注桩,则在后期河道恢复时,实施困难大且安全风险高。为了解决以上困难,这就需要寻求一种既能嵌入泥岩地质提高稳定,又能方便拆除的桩。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应用在硬质河床中的临时桩,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应用在硬质河床中的临时桩,包括钢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桩孔,所述桩孔内填充有河砂,所述河砂上端由混凝土覆盖,所述钢管下端垂直立于所述桩孔底部并穿过所述河砂和混凝土,所述钢管上端伸出水面。
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与所述钢管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灌入所述桩孔中采用对称浇筑。
进一步的,所述桩孔直径为80cm。
进一步的,所述钢管直径为60cm,壁厚为1cm 。
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厚30cm。
进一步的,所述河砂上表面覆盖有鹅暖石或块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临时桩下端深入地层中,增强了桩的稳定性,提高了其抗洪水冲击及抗漂浮物撞击的能力;钢管绝大部分插入在密实的河砂中,护砂混凝土厚度也较薄,仍旧能利用沉桩设备对钢管实施回收,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在拆除过程中无需进行水下切割与破除,实施过程更加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应用在硬质河床中的临时桩结构示意图。
图中:1、桩孔;2、河砂;3、混凝土;4、钢管。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六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十六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78789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