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牙片机的凸透镜可见光标指示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1791007.7 | 申请日: | 2020-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5188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韩方凯;李珏;杨文麒;王佳伟;蒋伦;徐晓东;钟先文;刘韩啸;张力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口腔病防治院 |
主分类号: | A61B6/14 | 分类号: | A61B6/14;A61B6/08 |
代理公司: | 上海旭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0 | 代理人: | 郑立 |
地址: | 20000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牙片机 凸透镜 可见 光标 指示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牙片机的凸透镜可见光标指示器,属于口腔颌面部影像技术领域。包括包括连接至遮线筒的筒形的光柱盒、可见光光源、反光板和凸透镜;所述可见光光源设置在所述光柱盒的筒形内壁面上,所述光柱盒的筒形内设置有所述反光板和所述凸透镜,所述可见光光源发出可见光,投射到所述反光板上,经所述反光板反射到所述凸透镜,经过所述凸透镜透射,呈筒形光束沿所述遮线筒从出光口射出,光束是平行光,平行照射至待拍摄区域。在使用牙片机执行X光拍摄之前,先使用可见光对待拍摄位置进行明确定位,可见光的光野就是X光所照射的区域。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靠,对现有设备的改动小,并且对X光视野的指示明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口腔颌面部影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牙片机的凸透镜可见光标指示器。
背景技术
在口腔科诊疗中,X射线牙片机为常用设备。X射线牙片机通常由产生X射线的球管套合一圆筒形的遮线筒构成。球管发出的X射线自遮线筒呈锥形或筒形射线照射在患者的面部,球管越近,照射野越小,球管越远,照射野越大。临床使用时,医生在病人口腔中,在牙齿内面放置胶片,然后调节所述遮线筒的方向角度,使得遮线筒的出口对准要拍摄的齿面,并且遮线筒的中心线垂直正对胶片的中心位置,以防止所拍摄的牙齿图像变形以及确保投射野覆盖全部所需要拍摄的牙齿面。
但是,牙片机X射线投照技术,虽然在原理上是确切的,但在实操上,仅仅依赖遮线筒对位,可执行程度差。因为X光为不可见光,在实际使用时,不可测量也不可预见,在实际操作中,用遮线筒对位的可执行程度差,缺乏明确的指示光野,故而在临床实践和执行上就会有很大偏差,临床的实操性欠规范与理论上严谨性不够。
另外,因为接受X光的胶片需要放置于病人口腔之中,故很难采用数字化技术,对X光拍摄的结果实时进行显示。并且,实时显示X光拍摄效果后定位拍摄,还可能存在X光辐射量的问题。故至少目前还是采用一次性的化学胶片作为拍摄底片。
在实际操作中,当在病人口腔中放入胶片,并咬合牙齿或闭上嘴唇后,医生只能凭借经验,主观判断所述中心线是否垂直于牙齿面或胶片,是否对准胶片中心,以及确定X光的投照野是否已经准确覆盖了所要拍摄的牙齿面。而对拍摄图像的检验,也只能在实际拍摄完成后,冲洗出底片来,才能知道底片上的图像是否正确。并且,若有偏差,可能还需要重新拍摄,这就增加了工作时间,也增加了病人所受到的X射线的辐射量。
具体地,在口腔颌面部的X射线根尖片检查中,目前通常采用两大技术:分角线投照技术和平行投照技术。但是从现行标准和技术方法上,以及现在牙片机的自身设计上,在执行牙片投照过程中,医生并不能准确辨识X光的投照野,分析如下:
一、分角线投照技术: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 608-2018)《口腔颌面部X射线检查操作规范》(2018-05-10发布2018-11-01 实施)之根尖片X射线摄影的技术中,要求X射线中心线与被检查牙长轴与影像接收器之间夹角的角平分线垂直。
在该技术的投照方向上,指南的建议其在体表的位置如下:
a)投照上颌牙时,以外耳道口上缘至鼻尖连线为假想连线,X线中心线通过部位分别为:1)投照上中切牙通过鼻尖;2)投照上单侧中切牙及侧切牙时,通过鼻尖与投照侧鼻翼之连线的中点;3)投照上单尖牙时,通过投照侧鼻翼;
b)投照下颌牙时,X线中心线均在沿下颌骨下缘上10mm的假想连线上,然后对准被检查牙的部位射入。
从上述对上下颌前部牙齿的角平分线投照技术的规定,可以看出这些操作规范,采用的是对准外在软组织体表标志、来估算预测的方式,来定位牙齿的空间位置,实际临床操作中采用球管的遮线筒来大致对应体表标记,并没有办法在拍摄前进行精准定位投照部位、投照方向和投照角度。这样的技术无疑给临床影像带来很大的误差和不确定性。投照定点定位体表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并没有真正展示出角平分线技术的实质和内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口腔病防治院,未经上海市口腔病防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79100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