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盆底康复治疗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795423.4 | 申请日: | 2020-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340688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王莉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莉莉 |
主分类号: | A61H9/00 | 分类号: | A61H9/00;A61F7/00 |
代理公司: | 深圳至诚化育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28 | 代理人: | 涂柳晓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丽华***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康复 治疗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盆底康复治疗装置,包括坐板和后顶板,所述坐板的内部设置有充气气囊,所述充气气囊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按摩柱,所述充气气囊的侧面设置有充气管,所述坐板的上表面开设有通孔,所述坐板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箱体,所述箱体的内部设置有气泵,所述坐板的内部设置有所述后顶板,所述后顶板的侧面粘接有加热带,所述后顶板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卡块。该便携式盆底康复治疗装置,通过充气气囊、按摩柱、充气管和气泵的设置,患者坐在坐板上后,运行气泵,气泵能通过充气管向充气气囊内充气,从而使按摩柱向上顶起,气泵反复充气和放气,能使按摩柱对患者的盆底进行按摩,从而促进患者盆底康复治疗的进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盆底治疗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携式盆底康复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
在解剖学上,盆底即指盆膈,盆膈是由肛提肌、尾骨肌及其筋膜构成的漏斗形肌板,由会阴部的尿生殖隔将其封闭,尿生殖隔是由会阴深横肌及其筋膜构成的三角形肌板,裂孔两侧的部分肛提肌纤维在此交叉,将盆膈裂孔分为前、后两部,从临床观点来看,盆底包括的范围较广,即自盆腔腹膜以下至会阴皮肤的全部肌肉筋膜层。
在进行盆底康复治疗时,目前所采用的方法大都是用电极片对患者的盆底部位进行刺激,从而刺激盆底各部位的神经,这样会造成患者不适,而其他的治疗装置结构复杂,使用时较为繁琐,不利于使用人员携带和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盆底康复治疗装置,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便携式盆底康复治疗装置,包括坐板和后顶板,所述坐板的内部设置有充气气囊,所述充气气囊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按摩柱,所述充气气囊的侧面设置有充气管,所述坐板的上表面开设有通孔,所述坐板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箱体,所述箱体的内部设置有气泵,所述坐板的内部设置有所述后顶板,所述后顶板的侧面粘接有加热带,所述后顶板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的内部卡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贯穿所述坐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旋钮,所述坐板的一侧卡接有弹力带。
可选的,所述坐板远离所述弹力带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柱,所述弹力带与所述卡柱卡接。
可选的,所述按摩柱插接在所述通孔的内部,所述按摩柱的数量为若干个,且若干个所述按摩柱等距均匀分布在所述充气气囊的上表面。
可选的,所述气泵的输出端与所述充气管连接,所述充气管插接在所述坐板的侧面。
可选的,所述后顶板的形状为弧形,所述螺纹杆螺纹连接在所述坐板的背面。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盆底康复治疗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便携式盆底康复治疗装置,通过充气气囊、按摩柱、充气管和气泵的设置,患者坐在坐板上后,运行气泵,气泵能通过充气管向充气气囊内充气,从而使按摩柱向上顶起,气泵反复充气和放气,能使按摩柱对患者的盆底进行按摩,从而促进患者盆底康复治疗的进行。
2、该便携式盆底康复治疗装置,通过后顶板、加热带、卡块和螺纹杆的设置,后顶板上的加热带能对患者的盆底进行加热,促进患者在按摩时盆底血液的流通,患者可以通过转动螺纹杆调整后顶板到合适的位置,便于不同患者的使用,而且该装置更加简便,更有利于患者携带和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充气气囊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莉莉,未经王莉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79542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