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串联式微穿孔管消声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1795945.4 | 申请日: | 2020-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2993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0 |
发明(设计)人: | 刘惟伊;刘志恩;陈弯;李晓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L55/033 | 分类号: | F16L55/033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刘琳;冯超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串联 式微 穿孔 消声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消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串联式微穿孔管消声器,包括:微穿孔管和包裹在微穿孔管外的外壳;所述外壳与微穿孔管外壁之间形成空腔;所述空腔沿中心轴方向被间隔为多个空腔结构;每个空腔结构都对应一段微穿孔管的管壁部分;每段管壁部分上都设置有穿孔段;每个穿孔段都由微孔矩阵式分布构成。本实施例可在宽频率范围内获得良好的消声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消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串联式微穿孔管消声器。
背景技术
微穿孔板吸声结构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由马大猷院士提出,它利用微穿孔的声阻结合空腔的共振吸收声能,在不加多孔性吸声材料的情况下就可获得良好的吸声效果。后来扩展到微穿孔管消声器的工程应用中。
微穿孔管消声器具有耐高温、耐油污、耐腐蚀、结构简单、加工简便等优点,同时可用于高速气流、潮湿的恶劣环境中,因此在建筑和工业消声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在工业的管道消声中,传统的微穿孔管消声器,仅仅对某个频段的噪声有较好的消声效果,而对于其他频段消声效果较差,且当对低频段进行消声时所需空间较大。因此,很有必要对传统的微穿孔管消声器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串联式微穿孔管消声器,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其可在宽频率范围内获得良好的消声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串联式微穿孔管消声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微穿孔管和包裹在微穿孔管外的外壳;
所述外壳与微穿孔管外壁之间形成空腔;
所述空腔沿中心轴方向被间隔为多个空腔结构;
每个空腔结构都对应一段微穿孔管的管壁部分;
每段管壁部分上都设置有穿孔段;
每个穿孔段都由微孔矩阵式分布构成。
进一步地,在每段管壁部分上,对应穿孔段的两侧分别为留有未穿孔段。
更进一步地,每个穿孔段的穿孔率不全部相同。
再进一步地,每个穿孔段的穿孔率不大于20%。
还进一步地,同一穿孔段的微孔的孔径相同。
又进一步地,同一穿孔段上,相邻两个微孔的圆心距相同。
优选地,各穿孔段的微孔的孔径都不大于1mm。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空腔有三个,沿声波传递的方向分为:前空腔、中空腔和后空腔;
所述前空腔、中空腔和后空腔之间被两块中间挡板隔开。
其中较优地,所述前空腔对应的穿孔段为前穿孔段,所述中空腔对应的穿孔段为中穿孔段,所述后空腔对应的穿孔段为后穿孔段;
所述前穿孔段、中穿孔段和后穿孔段上的微孔的孔径都为1mm。
其中较优地,所述前穿孔段和中穿孔段上各微孔之间的圆心距都为2.2mm;
所述后穿孔段上各微孔之间的圆心距为3.5mm。
在本实用新型中,声波通过微穿孔管时,空气和微穿孔管的摩擦作用使声能转化为热能,结合空腔共振,从而实现消声的目的。不同的穿孔段针对不同的消声频段,从而实现在非常宽的频率范围内获得良好的消声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79594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二氧化碳激光切割装置
- 下一篇:一种组合式壳体的暖水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