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室内小龙虾高密度养殖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21797076.9 | 申请日: | 2020-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2765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发明(设计)人: | 沈勇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咸宁市裕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3/00 | 分类号: | A01K63/00;A01K63/04;A01K61/59;A01K61/70 |
代理公司: | 武汉蓝宝石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42 | 代理人: | 廉海涛 |
地址: | 43700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室内 小龙虾 高密度 养殖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室内小龙虾高密度养殖设备,有效实现对小龙虾的室内养殖,避免天气变化等因素对小龙虾产量的影响,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包括虾池、虾巢、水循环系统、水净化系统及供氧系统,所述水净化系统设于虾池一侧,水循环系统连接虾池和水净化系统,以将净化后的水输送至虾池内,所述供氧系统用于为虾池内部供氧;所述虾巢设于虾池内,包括底板及固定于底板上的隔板,所述隔板垂直于底板,且沿底板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相邻隔板之间有间隔,虾巢底板与虾池侧壁贴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龙虾养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室内小龙虾高密度养殖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中国淡水养殖小龙虾产业快速发展,小龙虾养殖已成为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主要模式之一。但是,淡水养殖小龙虾产业的发展仍无法满足消费市场需求,国内市场需求仍存在一定量的缺口,且国际市场的需求量也在逐渐加大,淡水养殖小龙虾的产量成为了制约其产业扩大化的主要因素。
而且目前小龙虾养殖主要采用室外养殖的方式,受天气变化的影响较大,存在不可控的问题。因此,开发一种新的室内养殖模式,在有利于环境的前提下,减少天气变化等因素对小龙虾产量的影响,稳定提高小龙虾的单亩产量,是解决当前市场空缺的最有效手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室内小龙虾高密度养殖设备,有效实现对小龙虾的室内养殖,避免天气变化等因素对小龙虾产量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于:包括虾池、虾巢、水循环系统、水净化系统及供氧系统,所述水净化系统设于虾池一侧,水循环系统连接虾池和水净化系统,以将净化后的水输送至虾池内,所述供氧系统用于为虾池内部供氧;
所述虾巢设于虾池内,包括底板及固定于底板上的隔板,所述隔板垂直于底板,且沿底板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相邻隔板之间有间隔,虾巢底板与虾池侧壁贴合。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水净化系统包括净化池、过滤箱及蓄水池,水循环系统包括第一进水管、第二进水管、回水管所述净化池和蓄水池设于虾池一侧,过滤箱放置于蓄水池上,经过过滤箱的水能够进入下方的蓄水池内,净化池与过滤箱之间通过第一进水管连接,以将净化池的水输送至过滤箱内,所述净化池通过回水管与虾池连接,以使虾池内的水能够进入净化池内,所述蓄水池通过第二进水管与虾池连接,以将蓄水池内的水输送至虾池内。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净化池内设有一块隔板,以将净化池分隔为初级净化池和次级净化池两个区域,所述隔板高度为净化池深度的1/2-2/3,所述回水管与初级净化池连接,第一进水管与次级净化池连接,所述初级净化池底部还设有一根与初级净化池外部连通的排污管。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一进水管、第二净水管及回水管上均设有增压水泵,所述过滤箱内填充有过滤滤料。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虾池底面为斜面,第二进水管位于虾池底面最高点一侧,回水管位于虾池底面最低点一侧,所述第二进水管包括主管、副管及喷水管,主管和喷水管之间通过副管连通,主管、副管及喷水管形成“工”字形结构,喷水管置于虾池内底面最高点的上方,喷水管侧壁沿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喷水孔,所述喷水孔朝向虾池底面。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虾池底面最低点处开设有一凹槽,所述凹槽开口处设有网格板,所述回水管与所述凹槽连通。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虾池内部设有供氧软管和水草,所述供氧软管通过管道与制氧设备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室内小龙虾高密度养殖设备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虾池。
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
1、能够实现对小龙虾的室内养殖,有效避免了天气变化等因素对小龙虾养殖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龙虾的产量。
2、配置水循环系统和水净化系统,能够对虾池内的水进行定期净化处理,循环使用,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咸宁市裕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未经咸宁市裕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79707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