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永磁变流器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2021797737.8 | 申请日: | 2020-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290936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胡长风;邵强;陈明翊;陈燕平;黄南;王洪峰;陈玉其;王忠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7/00 | 分类号: | H02M7/00;H02M7/493;H02M7/5387;H02M3/155;H05K7/14;H05K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吴大建;张高洁 |
地址: | 412001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永磁 变流器 模块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永磁变流器模块,其中,功率单元至少包括两个互相电接的封装IGBT模块。散热模块、功率单元、支撑电容、第一驱动单元从下到上依次布置。第二驱动单元位于永磁变流器模块的其中一侧。功率单元和斩波单元均布置在散热模块上,并且斩波单元与功率单元相电接,第一驱动单元与功率单元相电接,第二驱动单元和斩波单元相电接。支撑电容与功率单元相电接。数据采集单元分别布置在散热模块和功率单元的输出端。控制单元位于散热模块的其中一侧并且分别与第一驱动单元、第二驱动单元和数据采集单元连接。电源分别与控制单元、第一驱动单元和第二驱动单元连接。空间利用合理,结构紧凑,安装维护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流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永磁变流器模块。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和各项关于城规牵引系统的系技术的实施落地。永磁同步电机以其高效率、高功率密度、强过载能力、低噪声等优点受到轨道交通牵引系统行业的高度关注。但是由于永磁电机的转速和供电频率成正比,为避免由于轮径差造成线速度不一致,在地铁的应用中永磁同步牵引电机通常采用单独轴控的方式进行控制。由于目前城轨牵引逆变器的需求较之前而言,提出了高功率密度以及高集成度的要求,因此需求研发一款可以分别轴控多路的永磁变流器模块。而在变流器中占用大部分空间的是变流器模块。所以变流器模块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比其他机车变流器模块要求更小更紧凑,及更高的集成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永磁变流器模块,采用自下而上,一体化设计,集成了一个变流器柜内主要的功能部分,空间利用合理,结构紧凑,安装方便,安装过程中功能分区明显,在维护时可以迅速找到故障点进行修复,模块集成多组逆变单元和斩波单元,提高了模块的的功率密度和集成度,自带控制单元,可以单独通电运行,同时实现逆变和斩波功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永磁变流器模块,包括至少两组互相电接的功率单元、散热模块、支撑电容、第一驱动单元、第二驱动单元、控制单元、数据采集单元、至少两组斩波单元和电源。其中,功率单元至少包括两个互相电接的封装IGBT模块。散热模块、功率单元、支撑电容、第一驱动单元从下到上依次布置。第二驱动单元位于永磁变流器模块的其中一侧。功率单元和斩波单元均布置在散热模块上,并且斩波单元与功率单元相电接,第一驱动单元与功率单元相电接,第二驱动单元和斩波单元相电接。支撑电容与功率单元相电接。数据采集单元分别布置在散热模块和功率单元的输出端。控制单元位于散热模块的其中一侧并且分别与第一驱动单元、第二驱动单元和数据采集单元连接。电源分别与控制单元、第一驱动单元和第二驱动单元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永磁变流器模块,采用自下而上,一体化设计,集成了一个变流器柜内主要的功能部分,空间利用合理,结构紧凑,安装方便,安装过程中功能分区明显,在维护时可以迅速找到故障点进行修复,模块集成多组逆变单元和斩波单元,提高了模块的的功率密度和集成度,自带控制单元,可以单独通电运行,同时实现逆变和斩波功能。并且,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用不同电流等级的IGBT模块,相应地散热器也可以选与IGBT模块对应电流等级的规格,并可以实现拖拽不通过功率等级的电机,有效节省资源。
对于上述技术方案,还可进行如下所述的进一步的改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永磁变流器模块,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功率单元和斩波单元对称布置在散热模块上。
这种对称设计的结构形式,能够降低模块组装步骤和难度,从而有效提高组装效率。
进一步地,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的永磁变流器模块,还包括第一复合母排和第二复合母排。其中,封装IGBT模块的直流端子和支撑电容的输出端子分别与第一复合母排上的两排输入接线端子连接。第一复合母排插接在第二复合母排上,并且第二复合母排上设有输出接线端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79773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打包机偏心轮拉紧装置
- 下一篇:一种能够提高清理效果的抛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