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创面罩有效
申请号: | 202021800244.5 | 申请日: | 2020-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376006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胡爱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市第八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6/06 | 分类号: | A61M16/06;A61M16/12 |
代理公司: | 徐州创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53 | 代理人: | 陈俊杰 |
地址: | 23800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创面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无创面罩,其包括面罩本体、进气导管以及纯棉布带,面罩本体为等腰梯形结构,面罩本体设置成能够相互切换的口鼻佩戴状态与鼻子佩戴状态,面罩本体靠近底部的两侧开设有插孔,进气导管设置有两个并且左右对称布置,进气导管为硬质导管并且其输入端与氧气源连接接通、输出端由插孔插入至面罩本体内并且固定,两个进气导管在面罩本体的下方形成了方形的空置区A,鼻子佩戴状态下的面罩本体不影响患者正常吸氧,同时方便患者进行咳嗽、进食;空置区A方便患者咳嗽、进食;在进气导管的排气端之间形成了对流,达到了卸压的目的,保证氧气浓度的稳定,气垫缓冲面罩本体对患者面部的压力,提升舒适度,同时提升面罩本体的气密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无创面罩。
背景技术
在医院的病房内,经常需要对虚弱的患者进行吸氧,以保证患者在虚弱状态下的血氧饱和度,有利于患者的康复。传统的吸氧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种吸氧方式为鼻导管吸氧,其优点为简单方便、不影响患者的咳嗽、进食,其缺点氧分压浓度不恒定,易受患者呼吸的影响,高流量时对局部鼻粘膜有刺激,氧流量不能大于7升/分;第二种吸氧方式为面罩吸氧,其优点为吸氧浓度相对稳定,可按需调节,而且对鼻粘膜的刺激小,其缺点为影响患者咳嗽、进食,而且材质较硬,容易导致患者的不舒适,面罩需要贴口鼻周围,用绑带固定于脑后,长期使用绑带容易污染,不利于患者的恢复,综合两种吸氧方式的优点,有必要提供一种舒适度良好、吸氧浓度稳定,便于患者咳嗽、进食的无创面罩,其具备两种佩戴方式,第一种为罩于患者的口鼻部,第二种为罩于患者的鼻子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种舒适度良好、吸氧浓度稳定,便于患者咳嗽、进食的无创面罩,其具备两种佩戴方式,第一种为罩于患者的口鼻部,第二种为罩于患者的鼻子部,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两种传统吸氧方式存在的技术难题,即鼻导管吸氧氧分压浓度不恒定,易受患者呼吸的影响,高流量时对局部鼻粘膜有刺激,影响患者咳嗽、进食,而且材质较硬,容易导致患者的不舒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无创面罩,其包括面罩本体、进气导管以及纯棉布带,面罩本体为等腰梯形结构,面罩本体设置成能够相互切换的口鼻佩戴状态与鼻子佩戴状态,口鼻佩戴状态下的面罩本体罩于患者的口鼻上,鼻子佩戴状态下的面罩本体罩于患者的鼻子上,面罩本体靠近底部的两侧开设有插孔,进气导管设置有两个并且左右对称布置,进气导管为硬质导管并且其输入端与氧气源连接接通、输出端由插孔插入至面罩本体内并且固定,两个进气导管在面罩本体的下方形成了方形的空置区A,纯棉布带设置有两个并且分别位于面罩本体的左右一侧,纯棉布带的一端与面罩本体侧面的中部位置固定连接、另一端能够在患者的脑后固定。
作为本方案进一步的优化或者改进。
所述面罩本体的边缘处设置有与其适配的等腰梯形形状的气垫,气垫的一端面与面罩本体的边缘处粘连固定、另一端面与患者的面部相接触。
作为本方案进一步的优化或者改进。
所述的纯棉布带的另一端设置为魔术贴,由互为异性的魔术贴将两个纯棉布带的另一端固定在患者的脑后,纯棉布带上开设有若干菱形的透气孔。
作为本方案进一步的优化或者改进。
所述进气导管的输出端设置有微型扰流组件,微型绕流组件包括与进气导管输出端同轴密封连接的圆形固定板,固定板上开设有若干通孔,固定板上同轴转动设置有转轴,转轴一端延伸至进气导管的外部并且该端同轴固定设置有内筒,内筒的外部同轴设置有外环,内筒的外圆面与外环的内圆面之间设置有连接两者的倾斜扰流板且扰流板沿外环的径向布置,扰流板设置有多个并且沿外环所在圆周方向阵列布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具备两种佩戴方式,第一种为罩于患者的口鼻部,第二种为罩于患者的鼻子部,在第二种的佩戴方式下不影响患者正常吸氧,同时方便患者进行咳嗽、进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市第八人民医院,未经合肥市第八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80024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钢线表面缺陷检测系统
- 下一篇:—种印刷机的除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