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空心杯电机快速散热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1801034.8 | 申请日: | 2020-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2571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赵小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集合工业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5/20 | 分类号: | H02K5/20;H02K1/20;H02K3/24;H02K9/06;H02K9/14;H02K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政联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9 | 代理人: | 陈剑杰 |
地址: | 611730 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心 电机 快速 散热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心杯电机散热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空心杯电机快速散热机构,包括机壳和外罩,所述外罩固定在机壳的右侧表面,外罩的右侧中部开设有进风口,且进风口与机壳的内部连通,所述机壳的内壁表面固定有定子,定子内圈的机壳内部横向设置有转子,转子的左侧和右侧分别通过动力轴和转轴与机壳可转动的连接,转轴贯穿至右侧的外罩内部,外罩内的转轴上安装有涡轮,所述定子的内部竖向贯穿开设有通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机壳右侧设置外罩,其内部涡轮转动产生的风经过导管和定子上开设的通孔,可以直接将风吹向转子的线圈上,使得线圈可以直接被风吹到而快速的散热,能够针对主要的发热源进行降温,散热效果比较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心杯电机散热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空心杯电机快速散热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空心杯电动机在结构上突破了传统电机的转子结构形式,采用的是无铁芯转子,也叫空心杯型转子,空心杯电机以其高性能、高效率、结构紧凑等优点,在医疗器械、机器人、小型自动化设备等领域得到极大的推广与应用。然而目前的空心杯电机由于电机外壳和端盖是封闭的,电机运行时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排出,只能通过电机外壳表面散热,其散热效果不理想,电机容易出现过热的情况,影响到电机的寿命。
现有电机通过风扇对电机内部进行散热,然而电机的主要热源来自其内部转子的线圈,风扇吹出的风无法直接的作用在线圈上,使得散热的效果有限,散热速度一般。因此,我们提出一种空心杯电机快速散热机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心杯电机快速散热机构,通过在机壳右侧设置外罩,其内部涡轮转动产生的风经过导管和定子上开设的通孔,可以直接将风吹向转子的线圈上,使得线圈可以直接被风吹到而快速的散热,能够针对主要的发热源进行降温,散热效果比较好,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空心杯电机快速散热机构,包括机壳和外罩,所述外罩固定在机壳的右侧表面,外罩的右侧中部开设有进风口,且进风口与机壳的内部连通;
所述机壳的内壁表面固定有定子,定子内圈的机壳内部横向设置有转子,转子的左侧和右侧分别通过动力轴和转轴与机壳可转动的连接,转轴贯穿至右侧的外罩内部,外罩内的转轴上安装有涡轮,所述定子的内部竖向贯穿开设有通孔,通孔的下方朝向转子的表面,且通孔的上方与机壳外表面固定的导管连通,导管的末端与外罩的内部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进风口的内部固定有第二滤网,且第二滤网的外圈贴合在进风口的内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机壳的左侧外圈表面设置有出风口,出风口与机壳的内部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动力轴和转轴均通过轴承与机壳可转动连接,轴承嵌入在机壳的内壁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出风口的内部固定有第一滤网,第一滤网为两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的空心杯电机快速散热机构,通过在机壳右侧设置外罩,其内部涡轮转动产生的风经过导管和定子上开设的通孔,可以直接将风吹向转子的线圈上,使得线圈可以直接被风吹到而快速的散热,能够针对主要的发热源进行降温,散热效果比较好。
2.本实用新型的空心杯电机快速散热机构,通过使进风口的内部固定有第二滤网,且第二滤网的外圈贴合在进风口的内圈,第二滤网在保证外部空气进入外罩内部的时候,可以阻止灰尘进入外罩内部。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心杯电机快速散热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集合工业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成都集合工业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80103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