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透气排汗枕芯有效
申请号: | 202021803378.2 | 申请日: | 2020-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5313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发明(设计)人: | 袁明均;陈松伟;黄耿沛;邓强;邓桂锡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龙氏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G9/10 | 分类号: | A47G9/10 |
代理公司: | 广州容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26 | 代理人: | 刘新年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透气 排汗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透气排汗枕芯,包括枕体,枕体中部凹陷处的前侧为第一颈部枕区,其中部凹陷处的后侧为第二颈部枕区,枕体左侧前端的隆起部为第一弧形突起,枕体右侧前端的隆起部为第二弧形突起,枕体左侧后端的隆起部为第三弧形突起,枕体右侧后端的隆起部为第四弧形突起,第一颈部枕区为高侧仰睡区,第二颈部枕区为低侧仰睡区,第一弧形突起为高侧左侧睡区,第二弧形突起为高侧右侧睡区,第三弧形突起为低侧左侧睡区,第四弧形突起为低侧右侧睡区,枕体设有不同高度的睡区,能维持稳定承托,且能根据不同的睡姿提供不同的高度,且每个睡区的上表面均设有若干凹槽,让使用者的头部与枕头形成空隙,利于空气流通,起到良好的透气排汗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枕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透气排汗枕芯。
背景技术
枕头根据枕芯材料可以分为粒子枕和定型枕两类,其中粒子枕使用颗粒状材料(一般为植物或塑料颗粒)填充,特点是能根据使用睡姿需求可自调节至合适的承托头颈高度,粒子枕通过颗粒间的空隙使得空气流动,其透气散热好,但是粒子枕内的颗粒状材料易受压后流动,导致跑位,极大影响枕芯的承托效果,而定型枕有较好的支撑固定性,能维持稳定地承托,但不能根据不同的睡姿提供不同的高度,且定型枕的枕面平滑,其透气散热功能差,承托头颈部时的舒适感差,尤其夏天容易闷出皮疹,由此可见,现有技术还存在一定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的问题,提供一种透气排汗枕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透气排汗枕芯,包括:
一枕体;
所述枕体左右两侧隆起且同高,枕体中部凹陷,所述中部凹陷处的前侧为第一颈部枕区,所述中部凹陷处的后侧为第二颈部枕区,第一颈部枕区向第二颈部枕区以圆滑的弧形面过渡且第一颈部枕区高于第二颈部枕区,所述第一颈部枕区和第二颈部枕区的上表面各设置有符合颈部工学的弧面;
所述枕体左侧前端的隆起部为第一弧形突起,枕体右侧前端的隆起部为第二弧形突起,枕体左侧后端的隆起部为第三弧形突起,枕体右侧后端的隆起部为第四弧形突起,第一弧形突起向第三弧形突起以圆滑的弧形面过渡且第一弧形突起高于第三弧形突起,第二弧形突起向第四弧形突起以圆滑的弧形面过渡且第二弧形突起高于第四弧形突起;
所述第一颈部枕区、第二颈部枕区,第一弧形突起、第二弧形突起、第三弧形突起和第四弧形突起的上表面均设置有若干条凹槽。
优选的,所述凹槽呈弧形设置。
优选的,若干条呈弧形设置的所述凹槽同心且间隔布置。
优选的,所述凹槽的深度范围为3~5mm。
优选的,所述凹槽的宽度范围为5~8mm。
优选的,两相邻的呈弧形设置的所述凹槽间隔范围为20-3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枕体左右两侧隆起同高且中部凹陷,第一颈部枕区向第二颈部枕区以圆滑的弧形面过渡且第一颈部枕区高于第二颈部枕区,第一颈部枕区为高侧仰睡区,第二颈部枕区为低侧仰睡区,第一弧形突起为高侧左侧睡区,第二弧形突起为高侧右侧睡区,第三弧形突起为低侧左侧睡区,第四弧形突起为低侧右侧睡区,枕体设置有不同高度的睡区,能维持稳定地承托,且能根据不同的睡姿提供不同的高度,且每个睡区的上表面均设置有若干条凹槽,让使用者的头部与枕头形成物理的空隙,有利于空气的流通,起到良好的透气排汗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龙氏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龙氏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80337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携式车篷
- 下一篇:一种用于检测家具释放物浓度的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