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异味吸附能力的新型纤维有效
申请号: | 202021805310.8 | 申请日: | 2020-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7291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7 |
发明(设计)人: | 陈阳;仇亚茹;陈翠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仪征市天润纺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9/00 | 分类号: | B32B9/00;B32B9/04;B32B15/02;B32B17/02;B32B33/00 |
代理公司: | 连云港联创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330 | 代理人: | 刘刚 |
地址: | 2114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异味 吸附 能力 新型 纤维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异味吸附能力的新型纤维,包括抗菌纤维层、活性炭纤维层、第一纤维层本体、第二纤维层本体、防火层和竹炭纤维透气层,所述抗菌纤维层混纺交织连接有活性炭纤维层,所述活性炭纤维层混纺交织有第一纤维层本体,所述第一纤维层本体混纺交织有第二纤维层本体。同时通过活性炭纤维层中的活性炭,可以使新型纤维具有很好的吸附异味功能,使面料在使用的过程中,起到一个很好的除异味的功能;同时竹炭纤维透气层,使第一纤维层本体和第二纤维层本体具有很好的透气功能,且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的优点,本实用新型设置的抗菌纤维层,具有使新型纤维起到一个抗菌的作用,且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面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异味吸附能力的新型纤维。
背景技术
新型纺织纤维产业具有技术含量高、市场规模大、产业辐射面广、拉动效应显著等特点,同时,新一代新型纤维技术也是我国“十二五”期间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新型纺织纤维产业,实现关键技术和产业的突破,对于提升我国纺织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意义重大;
新型纤维应用于针织品行业占到80%,应用于家用纺织品占20%。我国新型纤维不但市场很大,其产品的平均利润率较高,是纯棉产品的1-2倍。由于其主要生产原料是新型纤维,棉花价格的巨幅波动对企业效益的影响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各相关企业应在完善纺织纤维产业链的同时,重视新型纺织纤维产业的发展,科学把握技术发展趋势和节奏,超前部署高新技术研究,力争实现我国纺织产业由跟随式发展向引领式发展的跨越,但是现有的纤维面料装置存在很多问题或缺陷:
现有的纤维面料制成纤维面料的衣服穿在使用的过程中,在其周围出现异味的时候,会导致纤维面料的衣服上出现异味,从而穿戴在身上的时候会感觉不舒服,同时现有的纤维面料在使用的时候,不能起到一个透气防火的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异味吸附能力的新型纤维,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一种具有异味吸附能力的新型纤维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异味吸附能力的新型纤维,包括抗菌纤维层、活性炭纤维层、第一纤维层本体、第二纤维层本体、防火层和竹炭纤维透气层,所述抗菌纤维层混纺交织连接有活性炭纤维层,所述活性炭纤维层混纺交织有第一纤维层本体,所述第一纤维层本体混纺交织有第二纤维层本体,所述第二纤维层本体混纺交织有防火层,所述防火层混纺交织有竹炭纤维透气层。
优选的,所述抗菌纤维层为织物抗菌陶瓷抗菌金属纤维层,所述抗菌纤维层的厚度为活性炭纤维层的厚度的四分之一。
优选的,所述活性炭纤维层的厚度和第一纤维层本体的厚度相同。
优选的,所述第一纤维层本体和第二纤维层本体的厚度相同,所述第一纤维层本体和第二纤维层本体的厚度均大于活性炭纤维层的厚度。
优选的,所述第二纤维层本体的厚度是防火层的厚度的三分之一。
优选的,所述竹炭纤维透气层由竹炭纤维材料和纤维面料之间采用混纺交织的方式,所述防火层的厚度是竹炭纤维透气层的厚度的二分之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活性炭纤维层中的活性炭,可以使新型纤维具有很好的吸附异味功能,使面料在使用的过程中,起到一个很好的除异味的功能;
(2)竹炭纤维透气层,使第一纤维层本体和第二纤维层本体具有很好的透气功能,且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的优点,本实用新型设置的抗菌纤维层,具有使新型纤维起到一个抗菌的作用,且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剖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仪征市天润纺织有限公司,未经仪征市天润纺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80531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