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防摔功能的移动数据盒有效
申请号: | 202021808545.2 | 申请日: | 2020-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4591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夏晓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夏晓琳 |
主分类号: | G11B33/02 | 分类号: | G11B3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30000 山西省太***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功能 移动 数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防摔功能的移动数据盒,属于移动移动数据技术领域,包括壳体与通风网孔,壳体的前后侧均嵌入设置有通风网孔,壳体的上端表面嵌入设置有二组通风网孔,壳体的内部表面嵌入设置有防撞垫,壳体的内部上端通过螺母固定连接有连接架,连接架的内部配套设置有风扇,壳体的内部下端表面通过螺母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本实用新型当外界物体与数据盒发生碰撞后,防撞垫会在滑槽的内部进行运动,将外界冲击力吸收,当冲击力吸收完成后,防撞垫之间的弹簧会将防撞垫拉回原位,解决了现有的装置没有很好的保护结构,从而导致数据盒发生碰撞后,数据盒的内部内部容易发生损坏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移动数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防摔功能的移动数据盒。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越来越经常遇到以GB为单位的大容量数据交换,面对这样大容量的数据,硬盘无疑是最佳的载体,但是,硬盘不能与电脑直接进行数据交换,需要借助于数据线的连接传输作用,一般数据转接线与硬盘盒直接连接或者可拆卸连接。
但是现有的数据盒中还存在很多弊端,比如当移动数据盒摔落时,单层机壳无法对撞击力进行缓冲,从而导致机壳与内部原件容易发生损坏,且现有的装置忽略了散热效果,长时间运作并发热,导致数据盒的使用寿命大幅缩短,且现有的装置没有保护数据盒拐角的结构,从而导致装置发生碰撞后,数据盒的拐角发生磕碰后,需要更换装置外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的数据盒没有防摔结构,且没有很散热结构导致数据盒寿命缩短,没有保护装置壳体拐角架构问题,提供一种具有防摔功能的移动数据盒。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具有防摔功能的移动数据盒,包括壳体与通风网孔,所述壳体的前后侧均嵌入设置有通风网孔,所述壳体的上端表面嵌入设置有二组通风网孔,所述壳体的内部表面嵌入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滑动设置有防撞垫,所述防撞垫的一侧弹性设置有弹簧,所述壳体的内部上端通过螺母固定连接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内部配套设置有风扇;
所述壳体的内部下端表面通过螺母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的一侧配套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端紧密贴合设置有PCB板,所述PCB板的内部贯穿设置有固定螺栓,所述壳体连接角处通过螺母固定连接有泡棉防撞角。
其中,所述壳体呈双层设置,内层和外层均为PVC材质壳体,防撞垫呈弧形,设置有若干个,两个为一组,每组防撞垫对称设置,弹簧位于防撞垫弧顶处,且防撞垫的材料为TPU塑料材质防撞垫。
其中,所述壳体的每个拐角都设置有一组泡棉防撞角,且若干个泡棉防撞角之间呈对称设置。
其中,所述通风网孔与二组通风网孔的材料为HEPA过滤网,且通风网孔与二组通风网孔的厚度为五毫米。
其中,所述风扇与外界电源呈电箱连接,且风扇配套设置有控制开关。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当外界物体与数据盒发生碰撞后,防撞垫会在滑槽的内部进行运动,将外界冲击力吸收,当冲击力吸收完成后,防撞垫之间的弹簧会将防撞垫拉回原位,解决了现有的装置没有很好的保护结构,利用呈弧形的TPU材质的防撞垫和弹簧配合使用,从而导致数据盒发生碰撞后,数据盒的内部内部容易发生损坏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中,当数据盒掉落在地面后,可能数据盒的拐角会直接掉在地面上,对装置造成损坏,泡棉防撞角会对装置的拐角进行保护,防止装置的拐角发生磕碰,需要装置重新更换外壳,解决了现有的装置在掉落在地面后,装置的拐角可能会由于碰撞后会发生损坏,需要更换壳体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夏晓琳,未经夏晓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80854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纺织线头收集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具有方便夹紧工装的凸焊机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