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荧光的道路标线有效
申请号: | 202021811052.4 | 申请日: | 2020-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9684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6 |
发明(设计)人: | 苗根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通大现代设施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F9/582 | 分类号: | E01F9/582;E01F9/576;E01F9/506;E01F9/5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1149 北京市通州***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荧光 道路 标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荧光的道路标线,涉及道路标线技术领域,包括道路本体,所述道路本体的顶部设置有标线本体,所述道路本体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道路本体的上表面靠近第一凹槽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标线本体包括基层、底胶层、荧光层、第一覆盖膜、水性道路标线漆层、夜光层、间隔层、夜光珠、耐磨软胶层、第二覆盖膜、边缘层。本实用新型一种带荧光的道路标线,能够使标线本体的顶部与两侧均发出荧光,从而使标线本体具有发光的功能,便于司机在晚上或照明不良的时候观察标线本体,避免引发交通事故,能够增强标线本体的耐磨性,能够使标线本体的顶部形成凸起,便于雨水从标线本体的顶部流向两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标线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带荧光的道路标线。
背景技术
道路标线分为:热熔标线,常温冷漆标线,彩色防滑标线,振荡防滑反光标线和预成型标线,热熔标线是我国道路标线上应用最广的一种标线,它施工时间短,耐磨性高,造价低。
目前公路上的道路标线在白天由于光线较好,司机可以很清楚的看清标线指示,方便车辆行驶,但是在晚上或照明不良的时候,由于周围光线较暗以及道路标线不具有发光功能,会导致道路标线无法看清,从而引发交通事故,且下雨天地面经常会积聚雨水,会在道路的表面形成一层水膜,而在车内观察地面时,由于前方的道路反光,不易看到标线本体,易干扰驾司机视野。
因此,发明一种带荧光的道路标线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荧光的道路标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不具有发光功能和道路反光不易看清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带荧光的道路标线,包括道路本体,所述道路本体的顶部设置有标线本体,所述道路本体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道路本体的上表面靠近第一凹槽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标线本体包括基层、底胶层、荧光层、第一覆盖膜、水性道路标线漆层、夜光层、间隔层、夜光珠、耐磨软胶层、第二覆盖膜、边缘层,所述底胶层设置在基层的顶部,所述荧光层设置在底胶层的顶部,所述第一覆盖膜设置在荧光层的顶部,所述水性道路标线漆层设置在第一覆盖膜的顶部,所述夜光层设置在水性道路标线漆层的顶部,所述间隔层设置在夜光层的顶部,所述耐磨软胶层设置在间隔层的顶部,所述第二覆盖膜设置在耐磨软胶层的顶部。
可选的,所述基层位于第一凹槽的内底壁设置,所述第一覆盖膜的两侧分别与第一凹槽的内壁两侧相固定。
可选的,所述边缘层位于水性道路标线漆层的两侧设置,所述边缘层的底部一侧位于第二凹槽的内部设置,所述边缘层的形状为弧形。
可选的,所述第二凹槽的形状为三角形,所述第二凹槽的顶部一侧设置有缺口。
可选的,所述第一覆盖膜与第二覆盖膜均为透明色,所述第二覆盖膜的形状为弧形。
可选的,所述间隔层的内部设置有夜光珠,所述夜光珠的数量有多个。
可选的,所述荧光层有荧光粉材料制成,所述耐磨软胶层的形状为弧形。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荧光层、夜光层、夜光珠之间的配合设置,能够使标线本体的顶部与两侧均发出荧光,从而使标线本体具有发光的功能,便于司机在晚上或照明不良的时候观察标线本体,避免引发交通事故,解决了不具有发光功能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耐磨软胶层与第二覆盖膜之间的配合设置,能够增强标线本体的耐磨性,通过间隔层、耐磨软胶层、第二覆盖膜、边缘层之间的配合设置,能够使标线本体的顶部形成凸起,便于雨水从标线本体的顶部流向两侧,避免雨水积聚,从而防止标线本体在下雨天反光,避免干扰司机的视野,解决了道路反光不易看清的问题。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通大现代设施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通大现代设施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81105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