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光电反射式脉搏测量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21811058.1 | 申请日: | 2020-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378737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易子川;陈一搏;陈锦弘;陈晓滔;彭勇嘉;莫智天;张智;张崇富;迟锋;彭保;白鹏飞;水玲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B5/0245 | 分类号: | A61B5/0245;H02J7/00 |
代理公司: | 广东中亿律师事务所 44277 | 代理人: | 杜海江 |
地址: | 5284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电 反射 脉搏 测量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电反射式脉搏测量设备,包括控制电路、显示模块、测量模块和电源电路,控制电路分别与显示模块和测量模块电连接,电源电路为控制电路、显示模块和测量模块提供工作电源,测量设备能在耳垂、手腕或头部进行心率数据采集,利用人体组织在血管搏动时造成透光率不同获取脉搏数据,能够对微细的血管搏动进行精准地数据测量,并对其进行处理后输出需要的模拟电压值至控制电路中,再通过显示模块进行处理以及脉搏图像和数据进行显示,电路结构精简的同时测量数据可靠性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心率检测设备,特别是一种光电反射式脉搏测量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市面上的穿戴式心率检测产品一般包括心电信号检测设备、压力振荡检测设备以及图像信号分析检测设备,但是上述检测都会存在一些比较常见的问题,如心电信号法检测设备的缺点主要在于本身的电路过于复杂,占用PCB空间大,并存在电磁干扰的问题,而压力振荡检测设备和图像信号分析检测设备则是对检测环境要求高,需要使用者与检测设备保持相对静止,对一些心血管病患者的测量缺乏准确性。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测量可靠性高、电路结构精简的光电反射式脉搏测量设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光电反射式脉搏测量设备,包括控制电路、显示模块、测量模块和电源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分别与所述显示模块和测量模块电连接,所述电源电路为所述控制电路、显示模块和测量模块提供工作电源,所述测量模块为pulsesensor脉搏传感器。
所述电源电路包括电源管理电路和变压电路,所述电源管理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变压电路电连接;所述电源管理电路包括恒流充电器U5、充电接头DC、蓄电池BAT、电阻R2、电容C4和电容C5;所述恒流充电器U5的1、3、6和7引脚接地,2引脚通过所述电阻R2接地,4引脚分三路,第一和第二路分别接所述充电接头DC和所述恒流充电器U5的8引脚,第三路通过所述电容C4接地;所述恒流充电器U5的5引脚分两路,一路通过所述电容C5接地,另一路通过所述蓄电池BAT接地。
所述变压电路包括稳压芯片U4、稳压芯片U6、开关S1、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电容C11、电容C12和电容C13;所述稳压芯片U4的1引脚接地,2引脚分五路,第一至第四路分别通过所述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和电容C11接地,第五路接所述稳压芯片U6的3引脚;所述稳压芯片U4的3引脚分三路,第一和第二路分别通过所述电容C6和电容C7接地,第三路通过所述开关S1接所述恒流充电器U5与所述电容C5的节点;所述稳压芯片U6的1引脚接地,2引脚分两路,第一和第二路分别通过所述电容C12和电容C13接地。
所述控制电路包括主控芯片U1、控制按键KEY1、电容C3、电阻R1和数据接口J2;所述主控芯片U1的型号为ATMEGA328P,所述控制按键KEY1与所述电容C3并联后一端接5V电压,另一端分两路,一路通过所述电阻R1接地,另一路接所述主控芯片U1的1引脚;所述数据接口J2的4引脚接地,5引脚接3.3V电压,1、2、3和6引脚分别接所述主控芯片U1的4、3、2和5引脚,所述测量模块的1引脚接3.3V电压,3引脚接地,2引脚接所述主控芯片U1的23引脚。
所述显示模块为LCD12864显示屏,所述显示模块的1、15和20引脚接地,2、3和19引脚接地5V电压,4、5和6引脚分别接所述主控芯片U1的17、18和19引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能在耳垂、手腕或头部进行心率数据采集,利用人体组织在血管搏动时造成透光率不同获取脉搏数据,能够对微细的血管搏动进行精准地数据测量,并对其进行处理后输出需要的模拟电压值至控制电路中,再通过显示模块进行处理以及脉搏图像和数据进行显示,电路结构精简的同时测量数据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未经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81105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