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外设大变形软体的全复合材料防撞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1814283.0 | 申请日: | 2020-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1452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方海;朱俊羽;庄勇;贾恩实;祝露;韩娟;曹鹏飞;陈志跃;姚鹏飞;刘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B3/26 | 分类号: | E02B3/26;E01D19/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徐激波 |
地址: | 210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外设 变形 软体 复合材料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外设大变形软体的全复合材料防撞系统,包括:多个防撞单元;所述防撞单元围绕桥墩设置,形成防撞圈;所述防撞单元沿着所述防撞圈径向方向上由外向内依次设有:第一大变形防撞体和复材箱;所述复材箱远离桥墩的一侧内部凹陷形成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一凹陷部内部设有第一大变形防撞体。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大变形防撞体+复材箱或者大变形防撞体+复材箱+大变形防撞体的结构形式,实现了对于桥墩的多级防护体系,在保护桥墩的同时也保护了船只。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墩防撞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外设大变形软体的全复合材料防撞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大型桥墩防撞船设施主要分为三大类:钢结构防撞设施、全复合材料防撞设施和钢覆复合材料防撞设施。这三大类防船撞装置均只有单级设防,防撞设施的主体结构在发生碰撞后,其变形往往是不可恢复的。防撞设施在一次碰撞发生后,较小变形须经过外力修复,大面积变形或损坏时须进行单体更换后方能重新使用,因而维修困难成本大且维修率高。同时,钢结构防撞设施耐腐蚀性较差,对于环境要求较高,对水域环境较敏感;单个全复合材料防撞设施难以满足高吨位船型要求;单个钢覆复合材料防撞设施刚度较大,易对船舶造成不可恢复的损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设大变形软体的全复合材料防撞系统,可以实现大变形复合材料与复材箱结构组合的多级桥墩防撞体系,可以更大范围的保护更大范围保护船舶和桥墩。
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外设大变形软体的全复合材料防撞系统,包括:多个防撞单元;所述防撞单元围绕桥墩设置,形成防撞圈;所述防撞单元沿着所述防撞圈径向方向上由外向内依次设有:大变形防撞体和复材箱;所述复材箱远离桥墩的一侧内部凹陷形成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一凹陷部内部设有第一大变形防撞体。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大变形防撞体和复材箱实现了多级的防撞体系,在小吨位船舶的撞击下,仅仅依靠大变形防撞体即可达到消能的效果,并且无须修复,在大吨位船舶的撞击下,大变形防撞体充分发挥吸能作用后,复材箱同样可以参与变形吸能,实现多级防护的效果。
优选的,在所述复材箱靠近桥墩的一侧内部凹陷形成第二凹陷部,在所述第二凹陷部内部相对于所述第一大变形防撞体对称设置第二大变形防撞体,所述第一大变形防撞体和所述第二大变形防撞体结构相同。
优选的,所述大变形防撞体包括软体圈和耗能散粒体;所述软体圈内填充有耗能散粒体;所述软体圈伸出所述凹陷部的外表面上下对称设有柔性防护壳,上部为第一柔性防护壳,下部为第二柔性防护壳,所述第一柔性防护壳和第二柔性防护壳的同一侧与复材箱连接;所述第一柔性防护壳和第二柔性防护壳的另一侧通过扩散块进行连接,所述扩散块的内壁、所述第一柔性防护壳的内壁、所述第二柔性防护壳的内壁和所述第一凹陷部形成容置空间,所述软体圈设于容置空间内;所述第一柔性防护壳、所述第二柔性防护壳和所述扩散块构成保护罩;摩擦板通过螺栓设置在所述扩散块的外壁;所述复材箱靠近桥墩的一侧设置有橡胶护舷。
优选的,所述第一大变形防撞体和所述第二大变形防撞体包括软体圈和耗能散粒体;所述软体圈内填充有耗能散粒体;所述软体圈伸出所述第一凹陷部和第二凹陷部的外表面上下对称设有柔性防护壳,上部为第一柔性防护壳,下部为第二柔性防护壳,所述第一柔性防护壳和第二柔性防护壳的同一侧与复材箱连接;所述第一柔性防护壳和第二柔性防护壳的另一侧通过扩散块进行连接,所述扩散块的内壁、所述第一柔性防护壳的内壁、所述第二柔性防护壳的内壁和所述第一凹陷部或者第二凹陷部形成容置空间,所述软体圈设于容置空间内;所述第一柔性防护壳、所述第二柔性防护壳和所述扩散块构成保护罩;
摩擦板通过螺栓设置在所述扩散块的外壁。
优选的,第一大变形防撞体包括复合材料缠绕管和耗能散粒体;所述复合材料缠绕管内部填充有耗能散粒体;所述复合材料缠绕管通过法兰与复材箱的一侧进行连接,形成整体;所述复材箱另外一侧设置有橡胶护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未经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8142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废边自动收卷机
- 下一篇:一种模块化冷凝式热回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