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隧道施工用供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814585.8 | 申请日: | 2020-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5014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发明(设计)人: | 张燕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燕玲 |
主分类号: | E21F17/00 | 分类号: | E21F17/00;E21F1/00;E21F1/06;E21F5/00;G10K11/16 |
代理公司: | 济南光启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92 | 代理人: | 邹文婷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施工 供氧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隧道施工用供氧装置,包括消音器和防尘网,所述消音器的底部内壁开设有第一卡槽,其中,所述第一卡槽的底部表面连接有螺纹杆,所述第一卡槽的内壁连接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的一侧连接有机体,所述机体的一侧连接有出气口。该隧道施工用供氧装置,消音器和机体固定于一起,且内壁的密封垫增加了连接处的密封性,防止了气体的泄露,也降低了机器产生的噪音,避免影响工作人员,出气口和输气管道进行对接,这种旋转卡合连接更加快捷简便的将出气口和输气管道进行对接,提高了工作效率,使用者通过将防尘网向外轻扯,使连接块和卡块脱离,便于拆卸防尘网进行清理,弹性连接也便于安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氧气输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隧道施工用供氧装置。
背景技术
在进行隧道施工修建铁路和道路时,由于隧道的封闭环境,会使作业人员的缺氧症状加倍体现,特别是隧道作业工作强度大,环境粉尘多,局部通风不良,如果不进行输氧会严重的危害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
目前市场上的隧道施工用供氧装置虽然种类和数量非常多,但是隧道施工用供氧装置有这样的缺点:噪音太大,影响工作人员正常作业,需要更加快捷且连接稳定的对接结构,且输气管道随着时间的推移,会积攒灰尘,需要拆卸清理。因此要对现在的隧道施工用供氧装置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隧道施工用供氧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在噪音太大,影响工作人员正常作业,需要更加快捷且连接稳定的对接结构,且输气管道随着时间的推移,会积攒灰尘,需要拆卸清理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隧道施工用供氧装置,包括消音器和防尘网,所述消音器的底部内壁开设有第一卡槽,其中,
所述第一卡槽的底部表面连接有螺纹杆,所述第一卡槽的内壁连接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的一侧连接有机体,所述机体的一侧连接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的一端开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的内壁连接有凸块;
所述凸块的顶部连接有输气管道,所述输气管道的一端开设有第三卡槽,所述第三卡槽的内壁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的底部连接有第四卡槽,所述第四卡槽的表面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一端连接有防尘网。
优选的,所述密封垫和第一卡槽设置有六组,密封垫和第一卡槽的内壁大小形状相吻合,消音器、密封垫和第一卡槽的连接处构成卡合连接结构。
优选的,所述机体的顶部内壁设置有螺纹槽,机体顶部内壁的螺纹槽和螺纹杆相互吻合,机体顶部内壁的螺纹槽、螺纹杆和消音器的连接处构成螺纹连接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二卡槽为弧形,凸块通过第二卡槽的开口处旋转卡合至第二卡槽,凸块、第二卡槽和出气口的连接处构成旋转卡合结构。
优选的,所述弹簧和第三卡槽的顶部内壁相吻合,卡块和第四卡槽的内壁相吻合,卡块通过弹簧第四卡槽的连接处构成弹性连接结构。
优选的,所述连接块设置有两块,两块连接块分别垂直于防尘网,且两块连接块和防尘网沿防尘网的中轴线相互对称,两块连接块相互平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隧道施工用供氧装置,消音器通过底部内壁的第一卡槽与密封垫进行卡合,通过机体顶部设置的螺纹槽与消音器底部表面的螺纹杆进行螺纹对接,从而使消音器和机体固定于一起,且内壁的密封垫增加了连接处的密封性,防止了气体的泄露,也降低了机器产生的噪音,避免影响工作人员。
2.该隧道施工用供氧装置,出气口的一端通过表面开设的第二卡槽与凸块进行连接,凸块的一端连接输气管道,使用者通过将凸块从第二卡槽的开口处旋转卡合入第二卡槽,从而将出气口和输气管道进行对接,这种旋转卡合连接更加快捷简便的将出气口和输气管道进行对接,提高了工作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燕玲,未经张燕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81458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