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梯对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816473.6 | 申请日: | 2020-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6905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张为民;张文欣;梁鑫旺;邱建龙;徐兆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西奥电梯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17/12 | 分类号: | B66B17/12;B66B7/06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0 | 代理人: | 解明铠 |
地址: | 200062 上海市普陀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梯 装置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梯对重装置,包括对重框架,转动安装于对重框架顶部的对重轮,以及叠置在对重框架内的对重块,对重框架包括并排立置的两根直梁,固定在两根直梁顶部的上梁以及固定在两根直梁底部的下梁;上梁为并排布置的两根,各上梁分别开设有条形的第一调节孔,对重轮的轮轴两端分别带有吊架,各吊架通过对应的第一调节孔位置可调的安装于其中一根上梁,各吊架改变与所在第一调节孔的相对位置时,对重轮改变自身轴线与上梁长度方向的夹角,该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各吊架改变与所在第一调节孔的相对位置,对重轮的竖直中线的空间位置会发生改变,同时带动对重框架的竖直中心线的空间位置发生改变,可以充分利用井道的空间。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梯对重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梯中,对重装置设置于轿厢后侧与井道壁之间,轿厢上的曳引轮通过钢丝绳与对重轮联动以带动对重装置整体升降。
现有的,为了充分利用井道的空间,对重装置与轿厢之间的位置进行调整时,由于对重轮的进线位置需要与曳引轮位置相对,此时需要在井道内增设滑轮组的方式,然后才能改变对重装置与轿厢之间的位置。但是,钢丝绳与滑轮组相对运动时会产生摩擦力,轿厢需要克服该摩擦力,造成电梯的能耗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梯对重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钢丝绳与滑轮组相对运动时会产生摩擦力,造成增加电梯能耗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梯对重装置,包括对重框架,转动安装于对重框架顶部的对重轮,以及叠置在对重框架内的对重块,所述对重框架包括并排立置的两根直梁,固定在两根直梁顶部的上梁以及固定在两根直梁底部的下梁;
所述上梁为并排布置的两根,各上梁分别开设有条形的第一调节孔,所述对重轮的轮轴两端分别带有吊架,各吊架通过对应的第一调节孔位置可调的安装于其中一根上梁,各吊架改变与所在第一调节孔的相对位置时,所述对重轮改变自身轴线与上梁长度方向的夹角。
以下还提供了若干可选方式,但并不作为对上述总体方案的额外限定,仅仅是进一步的增补或优选,在没有技术或逻辑矛盾的前提下,各可选方式可单独针对上述总体方案进行组合,还可以是多个可选方式之间进行组合。
可选的,所述对重轮的自身轴线与上梁长度方向的夹角的可变范围为60~90 度,所述第一调节孔的延伸长度与所述夹角的可变范围相适应。
可选的,所述对重轮的上半部处在两根上梁之间且所述对重轮的顶部不高于两根上梁的顶面。
可选的,所述上梁的底部带有水平延伸安装部,所述第一调节孔开设于所述安装部。
可选的,所述吊架为U形,U形开口的底部承托所述对重轮的轮轴,U形开口两侧为并排的两根吊杆,各吊杆顶端向上贯穿相应的第一调节孔,且在穿出部位螺纹安装有防脱螺母。
可选的,所述对重轮的轮轴与所述上梁的底面之间设置有垫块,所述垫块上开设有两个通孔,所述两根吊杆分别穿过对应的通孔。
可选的,开设在同一上梁的第一调节孔为间隔布置的两个,各吊杆分别贯穿对应的一个第一调节孔。
可选的,两根上梁中所有第一调节孔大致围绕一空间上的竖直轴线分布,所述竖直轴线处在两根上梁之间且居中布置。
可选的,所述第一调节孔的延伸路径为弧形线段,且所述弧形线段对应的圆心处于所述竖直轴线;
或所述第一调节孔的延伸路径为直线段,且所述直线段的中垂线大致指向所述竖直轴线。
可选的,各上梁还开设有条形的第二调节孔,在所述第二调节孔内设有可滑动定位的连接座,两根上梁中处在对重轮轴线同侧的连接座之间安装有挡绳杆,所述挡绳杆邻近所述对重轮的外周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西奥电梯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新西奥电梯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81647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紧凑型的电梯对重装置
- 下一篇:一种市政围栏喷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