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刺穿电池的数码管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1816788.0 | 申请日: | 2020-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2363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章进武;涂建远;邱育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炬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F9/33 | 分类号: | G09F9/33;H05K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化育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33 | 代理人: | 尹均利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中国(***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刺穿 电池 数码管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防刺穿电池的数码管结构,包括有芯片本体,及安装于芯片本体周侧的引脚,及用于配合芯片本体安装的PCB板,所述引脚包括有一个以上的、均布于芯片本体左右侧的引脚柱,所述引脚柱的朝外侧设有一凹陷槽,各个所述引脚柱之间呈等距间隔设置,所述引脚柱的厚度小于芯片本体的厚度,所述芯片本体的背面设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设有一个以上、且在芯片本体的背面呈随机分布;该防刺穿电池的数码管结构能够避免引脚穿刺电池结构,避免安全隐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防刺穿电池的数码管结构。
背景技术
引脚,又叫管脚,就是从集成电路内部电路引出与外围电路的接线。所有的引脚就构成了芯片的接口,引线末端的一段,通过软纤焊使这一段与印制板上的焊盘共同形成焊点。
传统数码管使用引脚焊接形式,引脚需要穿过PCB板进行焊接,数码管引脚一般情况下较为尖锐,由于装配及设计需要,电池贴近焊接面时可能引起数码管引脚刺破电池表皮从而引起产品不良,这种焊接方式容易穿刺到PCB板另一侧的电池结构,从而导致安全隐患。本领域技术人员就针对该问题进行改良,使得数码管贴片焊盘焊接时,不使用传统引脚焊接从而避免由于尖锐引脚刺破电池表皮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避免引脚穿刺电池结构,避免安全隐患的防刺穿电池的数码管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防刺穿电池的数码管结构,包括有芯片本体,及安装于芯片本体周侧的引脚,及用于配合芯片本体安装的PCB板,所述引脚包括有一个以上的、均布于芯片本体左右侧的引脚柱,所述引脚柱的朝外侧设有一凹陷槽,各个所述引脚柱之间呈等距间隔设置,所述引脚柱的厚度小于芯片本体的厚度,所述芯片本体的背面设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设有一个以上、且在芯片本体的背面呈随机分布。
作为优选,所述定位柱为可伸缩式柱体、且最小伸出长度为0.35mm、最大伸出长度为1.4mm。
进一步的,所述PCB板上设有与定位柱相配合的定位孔。
更进一步的,所述PCB板上设有与引脚柱相配合的焊接点。
优选的,所述PCB板相对芯片本体的另一侧设有面膜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去掉了传统的引脚结构,并且采用了具备有凹陷槽的引脚柱,通过各个引脚柱的凹陷槽处配合PCB板上的焊接点进行焊接,同时采用了定位柱和定位孔的配合结构,通过将定位柱对准定位孔,并按压芯片本体,使定位柱陷入与定位孔中,避免在焊接式出现晃动或没对准的歪斜情况,从而保证芯片本体能够准确快速的在PCB板的正面进行焊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刺穿电池的数码管结构的芯片本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刺穿电池的数码管结构的整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在本实施例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间”、“上”、“下”、“顶部”、“右侧”、“左端”、“上方”、“背面”、“中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另,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如未特别说明部件之间的连接或固定方式,其连接或固定方式均可为通过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螺栓固定或钉销固定,或销轴连接等方式,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不在详述。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炬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炬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81678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