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节能高效的剩余氨水净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820836.3 | 申请日: | 2020-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6962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杜浩;邹骏;黄飞平;廖义文;黄潮洲;刘广兴;李瑞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40 | 分类号: | C02F1/40 |
代理公司: | 南京禹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72 | 代理人: | 王晓东 |
地址: | 545002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 高效 剩余 氨水 净化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节能高效的剩余氨水净化装置,包括分离单元,包括焦油氨水分离器和连接在所述焦油氨水分离器上的第一输送管;以及净化单元,包括一级剩余氨水槽、二级剩余氨水槽、三级剩余氨水槽、安装于一级剩余氨水槽与二级剩余氨水槽之间的第二输送管和安装于二级剩余氨水槽与三级剩余氨水槽之间的第三输送管;本实用新型简化了设备,无需能源和人工干预,更经济省时,可实现轻油、重油在线连续排出,除油效率提升25%,出口剩余氨水含油小于120mg/L,降低70%,运行过程更加稳定,可以采用三级同时运行的方式,还可以采用两级运行,一级备用的方式,系统抗冲击能力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焦化剩余氨水净化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节能高效的剩余氨水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国内焦化行业炼焦过程所产生的剩余氨水必须经过氨水除油工序才能进入蒸氨工序,不然剩余氨水中所含的焦油会堵塞蒸氨工序的设备。目前国内焦化行业对炼焦工程中产生的剩余氨水大多采用先射流气浮除油,再进行多级串联陶瓷过滤器除油的除油工艺。除油后的剩余氨水进入剩余氨水槽,再由剩余氨水泵抽送至蒸氨塔蒸馏处理后,在进蒸氨塔之前温度较低的剩余氨水和从蒸氨塔出来的温度较高蒸氨废水换热,换热后的蒸氨废水进一步通过废水冷却器冷却至38度左右送焦化废水生化处理段进行生化处理。
使用上述氨水除油工艺主要存在以下不足:1、除油效率低。射流除油的除油效率仅为60%左右,另外由于陶瓷过滤器主要是物理过滤,受滤孔大小影响而存在过滤极限,当进口含油低于300mg/L时,几乎无明显效果,陶瓷过滤除油效率仅有40%左右,整体除油效率75%。2、易堵塞蒸氨设备:上述氨水除油工艺净化后氨水含油基本在270~450mg/L,仍然较高。因为此工艺的剩余氨水出口均位于剩余氨水槽底部,沉积在槽底部的油类易被泵抽出,在蒸氨过程中剩余氨水所含油类易在蒸氨塔底、换热器、冷却器等部位沉积,造成蒸氨设备堵塞,蒸氨工序无法正常生产。3、运行费用高。4、流程长、操作难度大:剩余氨水净化经过气浮除油机、氨水中间槽、陶瓷过滤器、剩余氨水槽等多个设备,流程较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因此,本实用新型其中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节能高效的剩余氨水净化装置,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除油效率低下,净化后的氨水含油量太高而堵塞蒸氨设备的问题,又解决了整个设备装置运行费用高、流程长和操作难度大的缺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节能高效的剩余氨水净化装置,其包括分离单元,包括焦油氨水分离器和连接在所述焦油氨水分离器上的第一输送管;以及净化单元,包括一级剩余氨水槽、二级剩余氨水槽、三级剩余氨水槽、安装于一级剩余氨水槽与二级剩余氨水槽之间的第二输送管和安装于二级剩余氨水槽与三级剩余氨水槽之间的第三输送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节能高效的剩余氨水净化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一级剩余氨水槽内部设置一级氨水分布器,所述二级剩余氨水槽内部设置二级氨水分布器,所述三级剩余氨水槽内部设置三级氨水分布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节能高效的剩余氨水净化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一级氨水分布器、二级氨水分布器和三级氨水分布器上的两侧均水平设置排列整齐的氨水喷射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节能高效的剩余氨水净化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输送管上设置第一入口阀,所述第二输送管上设置第一串联闸阀,所述第三输送管上设置第二串联闸阀;所述第二输送管一端连接一级剩余氨水槽侧面上端,另一端连接二级剩余氨水槽的侧面下端,所述第三输送管一端连接二级剩余氨水槽侧面上端,另一端连接三级剩余氨水槽的侧面下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柳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82083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折叠颈部按摩仪
- 下一篇:一种多产线同步的条烟包装机